“原来如此。”鸠山彦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话锋随即一转,“茶如人生,初品或许苦涩,但细品之下,方能体会其深厚韵味。就如同这满洲国当下的局面,看似有些纷扰,但只要在帝国指引下,同心协力,未来必是苦尽甘来。宋科长以为呢?”
来了,政治试探。宋梅生立刻换上一种“深受教诲”的表情,语气诚恳地说:“太君高见!属下完全赞同!就像这茶,没有最初的焙火锤炼,哪来后来的满口生香?在皇军的带领下,满洲国必定繁荣昌盛,属下等也必当竭尽全力,为共建王道乐土贡献力量!” 这番马屁拍得滴水不漏,完全符合一个积极投靠的伪满官员的人设。
鸠山彦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开始冲泡第二道茶。他手法娴熟,姿态优雅,看似随意地问道:“宋科长是本地人?”
“回太君,属下祖籍山东,小时候随家人闯关东来的哈尔滨,也算是在这儿长大的。”宋梅生按照原主的记忆回答。
“哦?山东是圣人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宋科长想必也读过不少圣贤书吧?”鸠山彦看似闲聊,目光却似有似无地锁定着宋梅生的表情。
“惭愧惭愧,”宋梅生挠了挠头,露出一种市井之徒谈起学问的窘迫感,“小时候家里穷,只勉强在私塾混了几年,认得几个大字。《论语》、《孟子》也翻过,但大多都就着饭吃掉了。比不上太君您学贯中西。” 他故意贬低自己,突出鸠山彦的“博学”。
鸠山彦呵呵一笑:“宋科长过谦了。那你对《三国演义》这类书应该熟悉吧?我听说在贵国,贩夫走卒皆能谈论三国。”
“这个倒是看过一些戏文,听过些评书。”宋梅生心里警惕,这老鬼子怎么突然扯到三国?他斟酌着词句,“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些故事倒是耳熟能详。”
“那你最欣赏其中哪个人物?”鸠山彦慢悠悠地问,眼神却锐利起来。
宋梅生心念电转。这个问题有坑。说欣赏关羽的忠义?可能被怀疑对日本不忠。说欣赏曹操的雄才大略?又可能被解读为有野心。说欣赏刘备的仁德?在这乱世和日本人面前显得虚伪。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副市侩精明的样子:“太君,不瞒您说,属下最欣赏里头那个蒋干。”
“蒋干?”鸠山彦明显愣了一下,这个答案出乎他的意料,“就是那个盗书不成、反中周瑜反间计的蒋干?”
“对!就是他!”宋梅生一拍大腿,侃侃而谈,“您想啊,这蒋干,本事不大,心比天高,想着凭一点小聪明就去江东搞策反,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的老同学蔡瑁张允都给坑死了。这说明啥?说明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做人呐,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该低头时低头,该装傻时装傻,把上头交代的差事办踏实了,比啥都强!就像属下我,就管好总务科那一亩三分地,给皇军和局里搞好后勤,别的,不想,也不敢想!”
他这一番看似自贬、实则暗含表忠心(安于现状、无野心)且带着点歪理邪说的议论,让鸠山彦听得一时语塞,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妙!妙啊!宋科长这番见解,真是……别开生面!有趣,有趣!”
鸠山彦的笑声在茶室里回荡,但宋梅生注意到,他眼神里的审视并未完全消失。这老鬼子,没那么好糊弄。
接着,鸠山彦又看似随意地问了些哈尔滨的风土人情、市井传闻,甚至聊起了最近流行的戏曲。宋梅生打起十二分精神,一半靠原主记忆,一半靠现代知识灵活应对,时而表现得像个贪图享受的俗人(谈论吃喝玩乐),时而又能冒出几句让人意外的“深刻”点评(基于历史的后见之明),将一个有点小聪明、善于钻营、但又懂得分寸的投机分子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茶过三巡,鸠山彦终于放下了茶壶,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宋科长年轻有为,是个人才。以后工作上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听到什么特别的消息,可以直接向我汇报。我很愿意和你们这样的年轻才俊多交流。”
图穷匕见。这是要发展他当直接眼线,甚至可能是针对警察局长赵德明的。
宋梅生立刻露出受宠若惊又有些为难的神色:“多谢太君信任!只是……属下人微言轻,怕误了太君的大事。而且赵局长对属下一直不错……”
“呵呵,只是多交流,不必有负担。”鸠山彦摆摆手,结束了这次茶会,“今天和宋科长聊得很愉快。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品茶。”
“是是是,属下荣幸之至!”宋梅生连忙起身,恭敬地告辞。
走出鸠山彦的别墅,被冷风一吹,宋梅生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刚才那一番交锋,看似谈笑风生,实则凶险无比,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个陷阱。
这个鸠山彦,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今天的茶会只是开始,后续的试探和压力肯定会接踵而至。而那个突然出现的林婉,以及鸠山彦看似无意、实则可能别有深意的“招揽”,都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他坐进车里,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在这座冰封的城市里,他就像走在一条细细的钢丝上,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每一步,都不能走错。
喜欢谍战:暗夜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谍战:暗夜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