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露台时,顾星晚的鞋跟敲在青石板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回响,在寂静的场馆里格外清晰。路过一楼的“牡丹摄影展”展区,她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玻璃展柜里还陈列着几十幅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作品,其中一幅名为《晨露》的照片格外醒目:画面里,一朵白色牡丹的花瓣上沾着三颗晶莹的露珠,背景是熹微的晨光,摄影师用长焦镜头捕捉到了露珠里折射出的整片牡丹园。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留学生,活动期间特意找到顾星晚,说自己在国内从未见过牡丹,直到去年在洛阳旅游时偶然撞见满城花开,从此便成了牡丹的“忠实粉丝”。“我想把牡丹的美拍下来,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外国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动人的花。”留学生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像极了照片里的露珠。
顾星晚抬手轻轻擦了擦展柜上的薄尘,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忽然想起活动中期举办的“牡丹摄影工作坊”。当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摄影师周明来授课,报名的人远超预期,原本只能容纳五十人的教室挤了近八十人,后排的人甚至搬来了小板凳。周明没有讲复杂的摄影理论,而是带着大家坐在庭院里,对着那几株姚黄牡丹讲解如何捕捉光影。“你们看,中午的阳光太烈,花瓣会显得单薄;傍晚的光线柔和,能把牡丹的层次感拍出来。”他一边说,一边调整相机参数,“拍牡丹和做人一样,要找到最合适的角度,才能看到最动人的一面。”那天下午,庭院里到处都是举着相机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父母,大家都专注地对着牡丹拍摄,偶尔交流几句心得,空气中满是专注与惬意。
穿过摄影展区,便是“牡丹文创市集”的区域。虽然活动已经落幕,但货架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香气——那是牡丹香薰、牡丹护手霜、牡丹书签留下的味道。顾星晚记得,市集刚开放时,最受欢迎的是一款“牡丹纹样”丝巾,设计师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将不同品种牡丹的花瓣拆解成几何图案,再用淡雅的色彩搭配,既现代又不失传统韵味。有位从事服装设计的嘉宾看到这款丝巾后,当场就和设计师签下了合作协议,说要把牡丹纹样用到自己的秋冬系列里。“没想到一场活动能帮我实现梦想。”设计师当时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紧紧握着顾星晚的手说,“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设计没人懂,现在才知道,只要有好的平台,好的作品总会被看见。”
顾星晚的目光落在货架角落的一个小盒子上,里面装着几枚“牡丹印章”,印章的材质是胡桃木,上面雕刻着不同形态的牡丹——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则只是几片舒展的花瓣。这是一位民间手艺人的作品,他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市集,没想到作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最后还留下了很多订单。“我做了三十年印章,从来没想过牡丹能这么受欢迎。”手艺人说,“以前刻的都是龙凤、山水,这次试着刻牡丹,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以后我要多刻些牡丹题材的作品。”
沿着走廊往前走,便是“牡丹图书角”。书架上摆满了与牡丹相关的书籍,有介绍牡丹品种的科普书,有讲述牡丹文化的历史书,还有描绘牡丹的诗词集。顾星晚随手抽出一本《牡丹谱》,翻开扉页,上面有读者留下的便签:“原来牡丹还有这么多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想去洛阳看看真正的牡丹园。”便签的字迹娟秀,落款是“一个喜欢牡丹的小学生”。她想起活动期间,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图书角看书,有位妈妈告诉她,自己的孩子以前不爱读书,自从参加了活动,每天都要来看关于牡丹的书,还会主动问她牡丹的历史。“没想到一场活动能让孩子爱上读书,这真是意外的收获。”那位妈妈笑着说,眼里满是欣慰。
走到走廊尽头,便是“牡丹留言墙”。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有的写着对活动的赞美,有的写着对牡丹的喜爱,还有的写着对未来的期许。顾星晚慢慢看着这些便签,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第一次见这么美的牡丹,明年还要来!”“谢谢‘全球牡丹’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牡丹能开遍全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美。”……每一张便签都承载着一份心意,像是一颗颗温暖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里。
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荷兰花农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顾星晚接起电话,屏幕里立刻出现了熟悉的面孔——荷兰花农正站在一片牡丹田里,身后是一望无际的粉色花海。“顾小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培育的‘金阁’牡丹新品种开花了,比上次寄给你的那批还要美!”荷兰花农兴奋地说,一边说着一边转动手机,让顾星晚看田里的牡丹,“我想邀请你明年春天来荷兰,看看我们的牡丹田,我们还可以一起策划一场‘中荷牡丹文化交流活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莹火虫下的星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