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木雕小镇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65 岁的国家级木雕非遗传承人周松青就已经坐在作坊里,手里握着一把刻刀,在一块樟木上细细雕琢。他的身旁,新人导演王浩正举着摄像机,镜头紧紧跟随着那把游走的刻刀 —— 木质纤维在刀刃下卷曲,牡丹纹样的花瓣逐渐立体,阳光透过作坊的木窗,在樟木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构成一幅静谧而专注的画面。这是 “新星导演计划” 扶持的第八部电影《匠心》的拍摄现场,也是王浩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传统木雕技艺,对准那些在现代社会里坚守传承的手艺人。
2033 年 6 月,《匠心》在全国院线上映。这部讲述 “三代人坚守传统木雕技艺,在现代社会寻找传承与创新平衡” 的电影,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烈的冲突,却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真诚呈现、对工匠精神的细腻刻画,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 上映首周票房破 2 亿,总票房突破 6 亿,豆瓣评分稳定在 8.7 分;更带动东阳木雕小镇游客量增长 300%,多地文化馆、手工艺机构开设木雕体验课程,让 “传统木雕” 从银幕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林晚星站在东阳木雕小镇的游客中心,看着排队体验木雕的孩子们认真地握着刻刀,心中满是感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活’起来,这就是《匠心》最想传递的初心。”
“新星导演计划” 自启动以来,始终致力于挖掘多元题材,扶持新人导演。当新人导演王浩带着《匠心》的剧本找到林晚星时,这个聚焦传统木雕传承的故事,一下子打动了她。“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了解太少了,甚至不知道木雕不只是‘雕个摆件’,还藏着千年的文化与技艺,” 林晚星说,“《匠心》的故事,不仅是讲木雕,更是讲‘传承’—— 如何让老手艺在现代社会活下去,如何让年轻人愿意接过前辈的刻刀,这是每个传统文化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被镜头记录的故事。”
《匠心》的剧本打磨用了整整一年。王浩与编剧团队多次走访东阳木雕小镇,与数十位木雕手艺人交流,收集他们的故事,最终将核心冲突聚焦在 “传承与创新” 的矛盾上:老木匠陈守艺(陈建斌 饰)坚守传统,认为木雕必须 “按老规矩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儿子陈建国(中年演员张磊 饰)在时代浪潮中选择放弃木雕,去城市做了家具生意;孙子陈念秋(李浩然 饰)从小跟着爷爷学木雕,却想将木雕元素融入现代家具设计,让传统技艺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三代人的不同选择,折射出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困境。
“我们不想把老木匠塑造成‘固执的守旧者’,也不想把年轻传承人塑造成‘颠覆传统的革命者’,” 王浩解释道,“陈守艺的‘守’,是对技艺的敬畏 —— 他知道每一刀背后的讲究,知道纹样里藏着的文化;陈念秋的‘变’,是对传承的负责 —— 他知道如果老手艺只能摆在博物馆里,就永远没有未来。这种‘守’与‘变’的矛盾,才是最真实的传承现状。”
为了让剧本更贴近木雕手艺人的生活,团队还邀请周松青担任 “文化顾问”,从木雕技艺的细节到手艺人的生活习惯,一一进行指导。比如剧本里有一段 “陈守艺教陈念秋雕刻‘百鸟朝凤’” 的戏,周松青特意指出:“雕刻‘百鸟朝凤’有讲究,先雕凤头,再雕羽翼,最后雕花纹,每一步的刻刀都不一样 —— 凤头要用‘圆刀’,羽翼要用‘平刀’,花纹要用‘斜刀’,这些细节不能错,错了就不是‘老手艺’了。” 这些建议被一一写进剧本,让故事充满了真实的 “匠人气息”。
在演员选择上,林晚星与王浩达成共识:“老木匠陈守艺需要一位有‘岁月沉淀感’的演员,能演出手艺人的固执与温柔;年轻传承人陈念秋则需要一位有‘少年气’的新人演员,能演出对传统的热爱与对创新的渴望。”
最终,他们确定由陈建斌饰演陈守艺。陈建斌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提前两个月来到东阳木雕小镇,跟着周松青学习木雕技艺 —— 从握刀姿势到雕刻力度,从识别木材到纹样设计,他都一丝不苟地练习。“刚开始握刀时,手根本不听使唤,刻刀总往错的地方走,” 陈建斌回忆道,“周老师告诉我,木雕要‘心手合一’,心里要先有纹样,手上的刀才能跟着走。后来我每天练习四个小时,直到刻出的牡丹能看出层次感,才敢拍第一场雕刻戏。”
年轻传承人陈念秋的饰演者李浩然,是 “新星导演计划” 签约的新人演员。为了贴近角色,他不仅学习木雕技艺,还深入了解年轻手艺人的生活 —— 跟着小镇里的年轻木雕师一起设计现代木雕产品,去家具市场调研年轻人喜欢的风格,甚至自己动手设计了一款 “木雕元素台灯”,并将其融入到电影的道具中。“陈念秋不是‘凭空创新’,他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理解上的,” 李浩然说,“通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明白了‘传承不是复制,创新不是颠覆’,这也是我想通过角色传递给观众的理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