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歌曲的录制,都邀请了对应的非遗传承人参与,有的提供传统乐器伴奏,有的指导歌词中的专业术语,有的甚至在歌曲中加入了非遗技艺的 “标志性声音”—— 如皮影戏的 “锣鼓声”、剪纸的 “剪刀声”、陶瓷的 “烧制声”。“这些声音是非遗技艺的‘独特印记’,能让歌曲更有‘真实感’,” 音乐总监张磊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歌曲,让观众在听歌的同时,也能了解非遗技艺的‘前世今生’。”
《毕业季》《长安十二时辰?乐赋》《非遗之声》三部舞台剧推出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毕业季》在全国巡演 50 场,场均上座率达 90%,不少观众表示 “听到《逆光》《追梦赤子心》时,想起了自己的毕业时光”;《长安十二时辰?乐赋》凭借 “唐风古韵” 的风格,成为文旅演出的热门项目,在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驻场演出,累计观看人数超 10 万人次;《非遗之声》更是凭借独特的 “非遗 + 音乐 + 舞台剧” 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选为 “全国非遗巡演重点项目”,在全国 30 个城市开展巡演,还走进了 200 所中小学,成为 “非遗进校园” 的示范项目。
在版权收入方面,合作首年,舞台剧领域的版权收入就达 3 亿元,其中《非遗之声》的版权收入占比 40%,不仅包括舞台剧演出的版权费,还衍生出了 “非遗歌曲专辑”“非遗音乐课堂” 等周边产品。“以前,我们的音乐版权主要靠播放量和下载量盈利,现在通过舞台剧,打开了‘文化 + 商业’的新路径,” 公司版权部负责人说,“更重要的是,音乐成为了非遗传承的‘桥梁’,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歌曲了解非遗、喜欢非遗,这是比收入更有价值的收获。”
文化行业对此次跨界合作也给予高度认可。中国音乐家协会评价:“林晚星团队的尝试,让音乐版权突破了‘娱乐属性’,具备了‘文化传承属性’,为音乐行业的跨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非遗传承人陈慧珍更是感慨:“以前,苏绣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现在有了《绣影》这首歌,有了《非遗之声》舞台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来学习苏绣,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是文化传播的力量。”
当《非遗之声》完成全国 30 城巡演,舞台剧领域版权收入突破 3 亿元时,林晚星正在北京参加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上,她作为 “非遗音乐传播” 的代表,分享了《非遗之声》的创作经验,台下的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纷纷点头称赞,不少人还主动提出希望合作,将更多非遗技艺改编成音乐作品。
就在这时,林晚星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主导的音乐版权跨界舞台剧项目取得显着成果,实现版权收入增长与文化传承双重目标,获得文化行业广泛认可,触发 “文化跨界项目成功” 奖励。】
【获得奖励:积分 点、爱意值 点(来自舞台剧制作公司合作认可、文化和旅游部项目认定、非遗传承人反馈)。当前剩余生命值:2509 天 5 小时(此前 2474 天 5 小时 + 35 天 = 2509 天 5 小时)。】
【解锁新任务:【1 年内,推动《非遗之声》走向国际舞台,在 5 个国家开展 “非遗音乐舞台剧巡演”;同时,与国内 10 所艺术院校合作,开设 “非遗音乐创作课程”,培养非遗音乐创作人才】,任务奖励:积分 点、爱意值 点,解锁 “国际非遗文化传播使者” 身份(可参与国际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会议结束后,林晚星走出会场,看着窗外的阳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海洋奇缘》的环保传播,到《人间烟火》的现实温暖,再到此次音乐与舞台剧的跨界融合,她的每一步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文化形式,传递正能量、传承文化根脉。以前,她总觉得 “逆天改命” 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而现在她明白,真正的 “逆天改命”,是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文化得以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 这份价值,远比生命的长度更有意义。
她想起《非遗之声》巡演时,一位小学生在看完演出后,拉着妈妈的手说 “我也要学古琴,要把好听的音乐传给更多人”;想起苏绣传承人陈慧珍收到年轻人的拜师申请时,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想起《长安忆》在舞台上响起时,观众们眼中泛起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些画面,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种下了 “文化传承” 的希望。
林晚星知道,新的任务又将开始,将《非遗之声》推向国际、培养非遗音乐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不再犹豫,因为她明白,每一次的跨界尝试,每一次的文化传播,都是在为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美好,都是在让自己的 “生命” 更有重量。她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更多人听见 “中国文化的声音”。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