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课程更有深度,团队还组织圣玛利亚小学的学生,前往雅诺马马部落进行 “文化交流之旅”。孩子们住进传承中心,和土着青少年一起采摘植物、制作染料、画树皮画,晚上还会一起围在篝火旁唱歌。“我和托托一起画了一幅‘雨林友谊画’,他画亚马逊的动物,我画城市的建筑,中间用一条彩虹连接,” 索菲亚说,“托托告诉我,他以后想看看城市的样子,我也想再来雨林,和他一起找发光真菌。” 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让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土着文化,更学会了尊重与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里约热内卢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亚马逊土着文化展” 开展当天就吸引了超过 5000 名观众。展览分为 “技艺之美”“生态智慧”“年轻创作” 三个展区,展出了土着长老的树皮画、羽毛饰品、乐器,以及青少年创作的《亚马逊雨林的秘密》绘本原稿,还有传承中心的纪录片。
在 “技艺之美” 展区,阿莫长老现场演示如何用棕榈叶编织 “雨林图腾”,他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叶片间,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美洲豹就出现在手中,周围的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还有人尝试跟着学习。“以前我觉得土着艺术很‘原始’,” 观众卡洛斯说,“今天看到阿莫长老的编织,才知道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这是真正的‘匠心’。”
“年轻创作” 展区则成为展览的 “人气王”,孩子们的绘本被投影在巨大的屏幕上,旁边放着绘本原稿和孩子们采风时的照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观看,“这些绘本比很多科普书都生动,” 家长朱莉娅说,“我女儿看完后,一直问我‘亚马逊雨林真的有会发光的真菌吗?我们能去保护它吗?’—— 这就是文化展的意义,不仅展示艺术,还能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
展览期间,团队还举办了 “土着文化论坛”,邀请巴西文化部官员、人类学家、环保组织代表与土着长老对话,讨论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土着文化”。“土着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的、发展的,” 巴西文化部副部长费尔南多在论坛上说,“‘晚星艺术基金’的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 让土着人自己主导文化保护,同时通过教育、展览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让土着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雅诺马马部落为欢迎林晚星团队,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 “雨林欢迎仪式”。仪式当天,部落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传统服饰 —— 男人戴着羽毛头饰,女人穿着棉麻长裙,孩子们的脸上画着红色的植物花纹。随着鼓声响起,塔卡长老带领大家跳起 “守护舞”,动作模仿着美洲豹的沉稳、猴子的灵活、鸟儿的轻盈,嘴里唱着古老的歌谣,虽然林晚星听不懂歌词,却能感受到歌声中传递的热情与善意。
仪式中途,娜依长老走到林晚星身边,邀请她一起跳舞。林晚星有些拘谨,娜依却笑着拉起她的手,教她最简单的 “踏步动作”——“左脚踩三下,右脚踩三下,手臂像树枝一样摆动。” 林晚星跟着节奏慢慢跳起来,一开始动作有些笨拙,周围的土着人却热情地为她鼓掌,孩子们还围在她身边,跟着一起跳。渐渐地,林晚星放松下来,手臂摆动得越来越自然,甚至尝试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引来一阵欢呼声。
仪式结束后,孩子们拉着林晚星来到传承中心的院子里,教她唱部落的 “雨林歌谣”。歌谣的歌词很简单,大多是 “太阳升起”“雨水落下”“果实成熟” 之类的短句,孩子们一句一句地教,林晚星跟着学,虽然发音不够标准,却唱得格外认真。“这首歌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 莉莉说,“唱的时候要想着雨林的美好,这样歌声才会好听。” 林晚星点点头,再次唱起歌谣时,眼前浮现出采风中看到的兰花、树懒、发光真菌,歌声里也多了几分温柔与真诚。
这些温馨的画面,被团队的摄影师记录下来,剪辑成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 视频里,林晚星跟着土着人跳舞,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手里拿着刚编织好的藤蔓篮,脸上满是笑容。这条视频在微博、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迅速走红,播放量在三天内突破 1 亿次,评论区里满是 “太温暖了”“文化交融的样子真美好” 的留言。有巴西网友留言:“第一次看到雅诺马马部落的文化,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珍贵的宝藏,谢谢林晚星让更多人知道。” 还有中国网友说:“看到林总跟着学跳舞、唱歌,感觉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真的可以用文化拉近距离。”
当 “晚星艺术基金” 南美站的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年度跨文化公益典范”,《亚马逊雨林的秘密》绘本在巴西首发即售罄,里约热内卢有 20 所学校申请加入 “土着文化进校园” 计划时,林晚星正在传承中心的院子里,和孩子们一起为新一批绘本画插画。这时,她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