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导师让我相信,音乐没有‘不可能’。” 莉娜激动地说,“宝莱坞和京剧,看似完全不同,但在她的指导下,却能像‘印度咖喱和中国火锅’一样,各有风味,又能搭配得很好。”
《歌手》国际版的点评环节,是林晚星 “跨文化音乐素养” 的集中体现。她的点评从不 “炫技”,而是从 “音乐情感”“文化融合”“舞台表达” 三个维度,既指出问题,又给予鼓励,更重要的是,她总能找到不同音乐的 “闪光点”,让每位歌手都感受到尊重。
在点评南非歌手马库斯的表演时,林晚星注意到一个细节:马库斯演唱非洲传统歌曲《Nkosi Sikelel iAfrika》(《上帝保佑非洲》)时,非洲鼓的节奏与他的嗓音配合得很好,但结尾部分的 “长音” 有些不稳。
“马库斯,你的嗓音里有非洲草原的辽阔,这是最珍贵的地方。” 林晚星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温和地指出问题,“结尾的长音,你可以试着‘用腹部发力’,就像你们非洲鼓乐里‘持续的鼓点’一样,保持气息的稳定。另外,你可以在长音的最后加入一点‘非洲颤音’,让它更有你们传统音乐的味道。”
马库斯立刻在现场试了一遍,按照林晚星的建议调整气息,结尾的长音果然变得稳定又有特色。“林导师太懂我们的音乐了!” 马库斯兴奋地说,“她不仅知道问题在哪里,还能结合我们的传统音乐给出建议,这比单纯的‘技术指导’有用多了。”
在点评日本歌手山田的表演时,林晚星注意到他改编的《樱花》里,加入了中国的竹笛,但竹笛的旋律与日本的尺八(传统乐器)有些 “冲突”。“竹笛的音色比较‘明亮’,尺八的音色比较‘苍凉’,现在两者同时演奏,有点‘抢戏’。” 林晚星说,“你可以在主歌部分用尺八,营造‘樱花飘落’的忧伤感;副歌部分加入竹笛,让旋律变得‘明亮’,象征‘樱花盛开’的美好 —— 这样既能保留日本传统,又能融入中国元素,还能让情感有层次。”
山田听完后,茅塞顿开:“我之前只是想‘加入中国元素’,却没想过‘怎么融合’,林导师的建议让我明白,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情感匹配’。”
在点评俄罗斯歌手卡佳的表演时,卡佳因为紧张,唱错了一句中文歌词,当场红了眼眶。“对不起,我练了很久,但还是出错了。” 卡佳哽咽着说。
林晚星走过去,轻轻抱了抱她:“卡佳,别难过。中文对我们来说都不是母语,能把中文歌曲唱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她转向观众,笑着说:“大家知道吗?卡佳为了唱好这首《但愿人长久》,每天都要背中文歌词到凌晨,还特意去学了中国的诗词,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这种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比‘不唱错歌词’更重要。”
台下观众响起热烈的掌声,卡佳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林导师没有批评我,反而肯定我的努力,这让我很感动。” 卡佳说,“以后我会更努力地学中文,不辜负她的鼓励。”
在点评埃及歌手阿米拉的表演时,阿米拉演唱的《尼罗河之歌》融入了中国的琵琶,但有观众觉得 “琵琶的音色不适合埃及音乐”。林晚星在点评时说:“音乐的‘适合’,不是‘固定的标准’,而是‘情感的共鸣’。阿米拉的《尼罗河之歌》,讲的是‘对母亲河的热爱’,中国的琵琶能表达‘温柔又深沉’的情感,这和她想传递的爱是一致的。我觉得这种‘尝试’很珍贵,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音乐可以有新的可能性。”
阿米拉听完后,激动地说:“林导师是第一个真正理解我音乐的人。我以前担心别人不喜欢这种融合,但现在我知道,只要有情感,就会有人懂。”
林晚星的点评,还常常给歌手带来 “跨界启发”。在点评加拿大歌手杰克的表演时,杰克演唱的乡村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很有感染力,但舞台表现比较单一。
“杰克,你的歌声里有乡村音乐的‘温暖’,这是最大的优势。” 林晚星说,“你可以试着在舞台上加入‘互动环节’,比如邀请观众一起合唱,或者用吉他弹一段中国的乡村民谣《茉莉花》的旋律,让观众感受到‘加拿大乡村和中国乡村’的共通之处 —— 都是‘对家乡的思念’。”
杰克立刻采纳了这个建议,在第二次表演时,他弹着吉他,先唱了一段《茉莉花》,然后自然过渡到《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台下观众跟着一起合唱,整个舞台变成了 “全球乡村音乐大合唱”。“林导师的建议,让我的舞台‘活’了起来。” 杰克说,“现在我明白,乡村音乐不是‘只有一种风格’,它可以和不同国家的音乐结合,传递相同的情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