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江城已飘起初雪,晚星娱乐总部顶层的 “战略会议室” 里,暖气开得很足,却丝毫压不住空气中的 “雄心壮志”。林晚星坐在长桌主位,面前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第二卷 “影视拓局” 的成果总结 ——《无间道》8 亿票房海报、“星芒少年”“星语少女” 出道盛典的高光片段、《花儿与少年》的热搜数据,每一项都印证着晚星娱乐从 “行业新贵” 到 “全能娱乐公司” 的跨越。而她的指尖,却始终停在系统面板的 “影库高级权限” 图标上,淡金色的光效下,“需消耗 积分,含 2010 年后全球商业大片剧本库、国际影视工业化体系、顶级特效团队资源对接通道” 的字样,像一颗等待被点燃的火种。
“林总,博纳、光线、华谊的老总都到了,他们在会客室等您,想聊聊‘2027 年重点项目合作’的事。” 赵琳轻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 “联合投资意向书”,“他们听说咱们要启动大制作,都想参投,不过更关心咱们这次的项目类型 —— 是延续《无间道》的悬疑,还是做新题材?”
林晚星关掉电子屏,起身整理了一下深灰色西装外套,语气坚定:“告诉他们,我们要做科幻 —— 平行世界首部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版。” 她顿了顿,补充道,“现在就解锁影库高级权限, 积分从现有 点里扣,剩下的 点留作前期筹备,尤其是特效团队对接和科幻人才招募,这两项是关键,不能省。”
随着林晚星在系统面板上点击 “确认解锁”, 积分瞬间扣除,虚拟光屏轰然展开,像一座悬浮在空气中的 “全球电影资源库”。左侧分类栏按 “题材”“票房”“获奖情况” 精准排序,《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星际穿越》《阿凡达》等 2010 年后的商业大片赫然在列,每部影片的条目下,都附带 “剧本原文”“分镜头脚本”“特效解析”“工业化制作流程” 四大核心资源,甚至标注着 “适合本土化改编的关键节点”。
右侧的 “智能推荐系统”,则根据 “晚星娱乐现有资源 + 平行世界市场空白”,自动将《流浪地球》置顶,适配度显示 “98%”,下方的 “项目评估报告” 详细列出核心优势:
市场空白:平行世界的科幻电影多为 “软科幻”(侧重情感与哲学,轻科学设定),硬核科幻(强调科学严谨性与工业级特效)几乎空白,《流浪地球》的 “行星发动机”“木星危机” 等硬核设定,能填补这一空白;
文化适配:原版《流浪地球》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与中国 “集体主义” 文化契合,改编时可强化 “中国团队主导流浪地球计划” 的设定,既符合本土观众情感,又能引发国际共鸣;
技术可实现:影库提供的 “行星发动机设计图”“木星爆炸特效分镜”“太空舱失重场景拍摄方案”,可直接对接国际顶级特效团队,降低技术门槛;
商业潜力:平行世界观众对 “中国科幻” 期待值高,据市场调研,72% 的观众表示 “愿意为优质国产硬核科幻买单”,且科幻电影的衍生品收益(玩具、游戏、主题乐园)是普通电影的 3-5 倍。
“就是它了。” 林晚星点开《流浪地球》的 “本土化改编指南”,系统自动生成的 “平行世界适配方案” 瞬间加载 ——
时代背景调整:将原版 “2075 年太阳氦闪” 改为 “2075 年人类过度开发导致‘大气层空洞危机’,地球表面无法生存,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计划用 2500 年将地球推至半人马座 α 星”;
核心设定强化:行星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重聚变反应堆” 由中国科学家研发,全球 100 座行星发动机中,30 座位于中国境内,主角团队为 “中国航天员刘培强 + 地面工程师刘启” 的父子组合,情感线围绕 “父子两代人为流浪地球计划的坚守” 展开;
科学细节补充:联合中科院提供 “重聚变原理”“木星引力捕获计算”“太空舱生命维持系统” 等科学背书,确保每个设定都有理论支撑,避免 “悬浮感”;
国际元素融合:主角团队加入俄罗斯航天员马卡洛夫、美国科学家苔丝,展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为海外发行铺垫。
“这些改编方向太关键了。” 林晚星立刻导出方案,打印成册,封面用烫金字体标注 “《流浪地球》(平行世界改编版)项目白皮书”。翻到 “行星发动机设计图” 页,详细标注着 “高度 11 公里,直径 3 公里,重聚变反应堆位于底部,喷射口温度达 10 万摄氏度”,甚至附带 “施工难点与拍摄模拟方案”,让她对项目的可行性充满信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