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城,梧桐叶开始泛黄,晚星娱乐影视部的会议室里却透着一股 “青春的热气”—— 长桌上铺满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改编版)的筹备资料,从预算表到场地照片,从演员试镜视频到美术设计图,每一份文件都标注着 “青春怀旧” 的关键词。林晚星坐在主位,指尖轻轻敲击着 “1000 万预算分配表”,眼神里满是对这部青春片的期待。
“《调音师》的成功证明,小成本影片只要抓住观众情感共鸣,就能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林晚星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团队成员,“《那些年》的核心是‘90 年代校园回忆’,目标受众是 25-40 岁的 80 后、90 后,他们经历过校园时光,对‘课桌上的刻痕’‘操场的煤渣跑道’‘毕业季的蝉鸣’有天然的情感连接。我们的筹备,必须做到‘细节还原’,让观众走进影院就像回到自己的高中时代。”
赵琳接过话茬,将预算表投影在幕布上,红色线条清晰划分出每一笔支出:“1000 万预算分为五大块 —— 场地租赁与改造 150 万(含老旧中学租赁、校园场景改造)、演员片酬 280 万(陈建斌 60 万、马丽 50 万、新人主演 80 万、其他演员 90 万)、美术道具 200 万(课桌椅、海报、校服等复古道具)、拍摄与后期 300 万(设备租赁、剪辑调色、OST 制作)、宣发预备金 70 万(预留应急)。每一笔预算都经过三次核算,确保不超支,同时保证品质。”
“预算分配要向‘场景还原’和‘演员打磨’倾斜。” 林晚星指着 “美术道具” 一栏,“90 年代的校园道具不好找,比如老式木质课桌椅、印有‘好好学习’的帆布书包、2000 年前后的明星海报,这些都需要花时间淘,预算可以适当浮动,最多不超过 220 万。” 她顿了顿,补充道,“今天下午,咱们先去看几个备选拍摄场地,定了场地,美术组才能开始做详细的场景设计。”
《那些年》的拍摄场地核心需求是 “90 年代风格的中学校园”—— 要有红砖教学楼、煤渣跑道操场、爬满爬山虎的围墙,最好还有一棵能遮阴的老梧桐树,这些元素是 “青春回忆” 的视觉载体。赵琳团队前期筛选了 5 个备选场地,林晚星亲自带队,逐个考察。
第一站是江城一中老校区。车子刚开进校门,红砖教学楼就映入眼帘,墙面有些斑驳,墙角爬满了绿色的爬山虎,操场是暗红色的煤渣跑道,跑道旁的老梧桐树枝繁叶茂,树荫能覆盖半个操场。“这个场地太符合要求了!” 美术指导林溪兴奋地拿出相机,对着教学楼连拍好几张,“红砖墙面不用改,爬山虎再修剪一下,就能拍出 90 年代的感觉;煤渣跑道虽然有些磨损,但正好能体现‘真实的校园时光’,比新建的塑胶跑道有味道。”
但校长的一句话让众人犯了难:“老校区现在还有两个班的高三学生在上课,你们拍摄期间不能影响学生学习,而且只能用周末和寒暑假拍摄。” 林晚星算了一笔账:周末拍摄每天只能拍 8 小时,寒暑假共 60 天,要完成《那些年》120 场校园戏,至少需要 90 天拍摄时间,时间根本不够。“校长,我们可以承担学生的课外辅导费用,安排老师在拍摄期间给学生补课,拍摄时用隔音设备,尽量不影响上课,您看能不能协调出工作日的下午时间?” 林晚星诚恳地沟通,校长犹豫了很久,最终答应 “每周一、三、五下午 2 点后可以拍摄,前提是不能打扰学生”。
第二站是郊区的废弃中学。这里没有学生,教学楼、操场都完好保留,甚至教室的黑板上还留着 2010 年的数学公式。但问题也很明显:教学楼墙面褪色严重,需要重新刷漆;操场的煤渣跑道被杂草覆盖,清理需要 10 天时间;周边没有住宿的地方,剧组人员需要通勤 1 小时,每天会浪费 2 小时在路上。“改造费需要 30 万,加上通勤成本,比江城一中老校区多花 50 万,不划算。” 赵琳拿着预算表计算,“而且废弃中学没有‘生活气息’,缺少学生上课的背景音、食堂的饭菜香,这些‘活的细节’是后期配不出来的。”
综合考量后,团队最终确定江城一中老校区为主要拍摄场地,同时租下郊区废弃中学的教室,用于拍摄 “晚自习”“周末补课” 等需要安静环境的戏份。当天晚上,林晚星就和校长签订了租赁协议,协议里特意注明 “拍摄期间保护校园设施,拍摄结束后修复因拍摄造成的损坏,捐赠一批图书和体育器材给学校”—— 这既是对学校的补偿,也能让拍摄更顺利。
场地定下来后,美术组立刻投入 “复古场景还原” 工作。林溪带着团队成员,分成 “教室组”“操场组”“校园周边组” 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拿着厚厚的 “90 年代校园资料册”,里面有从档案馆找来的老照片、网友捐赠的 90 年代校园用品、老教师回忆的校园细节,确保每一个场景都 “原汁原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