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站在XX电力设计院大楼前,仰头望着这座她服务了十九年的地方。清晨的阳光为玻璃幕墙披上一层金箔,却照不进她心底的寒意。
电梯里,几个年轻员工看到她,立刻停止了交谈,那种刻意的沉默比任何指责都更令人窒息。孙宁微微颔首,盯着不断变化的楼层数字,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光景——那时电梯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老院长会拍着她的肩膀说:“小孙啊,电力设计是百年大计,你得把这份责任传下去。”
如今,传下去的东西似乎变了味。
她的办公室在六楼,窗外的梧桐树是她入职那年种下的,如今已亭亭如盖。刚放下包,部门助理小李就敲门进来,眼神躲闪。
“孙工,王总让您把北部电网升级项目的全部资料移交给我。”
孙宁的手停在半空中:“为什么?这个项目我跟了八个月,下周就要投标了。”
小李不敢看她:“王总说...您手头项目太多,需要减轻负担。”
减负?孙宁想起上周部门会议上,她对新任副总经理王立山的方案提出的质疑——那份变电站选址评估明显违反了《电力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第7条3款,她不能假装看不见。
“我知道了。”孙宁平静地说,从抽屉里取出厚厚的文件夹,“这里面有我和供电公司十五年的合作数据,还有...”
“王总说只要基础资料就行,”小李打断她,迅速抽走了文件夹最上面的投标文件,“其他的您先留着吧。”
门被轻轻带上,孙宁站在原地,手中还握着那份被拒绝的经验积累。
午休时,孙宁在食堂遇到了老同事周强。他们同期入职,如今周强是输电部的技术总监。看到孙宁的餐盘,他皱了皱眉:“就吃这么点?”
“没胃口。”孙宁笑了笑,“北部电网项目被拿走了。”
周强放下筷子,压低声音:“你小心点王立山。我听说他在管理层会议上说你是‘技术保守派’,阻碍部门创新。”
孙宁并不意外。这三个月来,她负责的核心项目一个个被移走,她提交的技术建议屡屡被无视,部门会议上有意无意地排除她参与决策。起初她以为只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直到她发现王立山正在系统地边缘化所有工龄超过十五年的老员工。
“他上个月找过我,”周强环顾四周,“暗示我该考虑提前退休,给年轻人让位。”
孙宁抬头:“你怎么说?”
“我告诉他,XX电力设计院能成为省内标杆,不是靠那些花里胡哨的PPT,是靠我们这些老家伙一辈子的经验。”周强冷笑,“他懂什么?2013年冰灾,是我们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保住了主网架;2017年新区规划,是我们顶着压力修改了那个不合理的线路方案。这些事,档案室里可没有记录。”
那天下午,设计部召开技术研讨会,讨论城南变电站防雷系统改造方案。孙宁注意到王立山提出的新方案使用了未经充分测试的防雷设备,立即提出了质疑。
“根据运行数据,这种氧化锌电阻片在潮湿环境下性能下降明显,”她调出自己整理的故障统计,“城南地区湿度常年高于80%,我建议还是采用经过验证的常规方案。”
王立山脸上挂着宽容的微笑:“孙工,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不能因为过去的数据就否定创新。德国公司保证这款设备完全适应高湿环境。”
“但德国和我们的环境条件不同,而且...”孙宁想提及三年前类似设备在华南地区的失败案例。
“好了,”王立山打断她,“这个问题不必再讨论。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的经验里。”
会后,孙宁被单独留下。王立山站在窗前,背对着她。
“孙工,你在设计院十九年了,是元老。”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但时代变了,电力设计需要新思维。你那些经验,有些已经过时了。”
孙宁直视着他的背影:“技术会更新,但基本的设计原则和安全规范不会过时。王总,城南变电站负责三家医院的供电,不能冒险。”
王立山转过身,脸上依然带着笑,眼神却冷:“我认为你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正好,集团在西北有个培训项目,两个月,下周一出发。”
那是业内公认的“冷宫”,被派去那里的人,回来后大多选择了离职。
周末,孙宁在家整理书房,翻出厚厚的几本工作笔记。那是她十九年职业生涯的结晶——每一次现场勘测的数据,每一个项目的技术难点突破,甚至还有多年来与各地供电局建立的合作关系网络。女儿趴在旁边看那些手绘的线路图。
“妈妈,这些画好漂亮。”
孙宁抚摸着已经泛黄的纸页:“这不是画,是妈妈的心血。”
“就像我的作业本一样吗?”
“差不多吧。”孙宁笑了,心里某个地方隐隐作痛。
周一清晨,她正准备去机场,周强的电话急匆匆打来:“城南变电站的防雷方案,王立山强行推进了,施工队已经进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