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部土建科的总是在每周五下午召开,这个时间点巧妙得令人沮丧——需要背负着会议精神度过整个周末。
赵科长站在投影幕布前,眉头紧锁。他身后幻灯片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几个红字,在会议室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目。
“上周,城西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出了桩基偏移事故。”赵科长声音低沉,每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七根工程桩偏离设计位置最大达到四十厘米,直接经济损失八十万,工期延误至少一个月。”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吸气声。林晓芸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笔。作为科室里最年轻的设计师,她入职刚满一年,还没遇到过如此严重的事故。
“原因已经查明了。”赵科长切换幻灯片,上面显示着杂乱的设计图纸和现场照片对比,“设计图纸与现场勘查数据严重不符,设计师闭门造车,现场按图施工,结果就是——”他提高了音量,“钻头直接打到了原有地下管线上,差点引发更大事故。”
林晓芸感到后背一阵发凉。她认识负责那个项目的设计师张工——一个总是笑眯眯、即将退休的老工程师。此刻张工坐在会议室角落,头埋得很低,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凌乱。
“即日起,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量计算,误差不得超过百分之十。”赵科长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设计组几个人身上,“超过这个界限的,按超出比例扣发季度奖金,严重者年终考评降级。”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运转的嗡嗡声。
林晓芸悄悄环顾四周。前排几位资深工程师面无表情,中年的王工甚至微微闭着眼睛,不知是在沉思还是打盹;与她同期入职的李健则低头刷着手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晓芸。”赵科长突然点名,“你手头在做的开发区变电站项目,工程量计算完成多少了?”
林晓芸猝不及防,慌乱地站起身:“初步计算已经完成,正在复核阶段。”
“很好。”赵科长点点头,“这个项目就作为新规的第一个试点。下周一把复核后的工程量清单交给我。”
散会后,林晓芸抱着笔记本匆匆往外走,在门口被赵科长拦下。
“晓芸,别太紧张。”赵科长的语气比会上温和许多,“新规不是为了为难大家,而是血的教训太深刻。张工还有半年退休,这次事故我们内部处理,不追究他个人责任,但他自己递了辞职信。”
林晓芸默默点头。她明白科长的用意——用新人树立规矩,阻力会小很多。
“开发区变电站是市里重点工程,工期紧,标准高。你虽然是主力设计,有困难多请教老王他们。”赵科长说完便转身离开。
回到工位,林晓芸打开电脑中的工程量计算文件。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已经进行了两个月,她负责土建部分的全部设计。这个位于新兴产业园区的变电站,建成后将为周边数十家高科技企业供电,容不得半点闪失。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仿佛在跳动。她深知,土建工程量的计算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怎么,被赵头吓到了?”一个声音从旁边隔断传来。李健探过头,脸上带着惯有的戏谑表情。
林晓芸苦笑一下:“有点压力。工程量误差不超过百分之十,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
“嘿,别太当真。”李健压低声音,“你以为那些老家伙真会按这个标准来?赵头也就是会上说说,过几个月就忘了。”
林晓芸不置可否。她了解李健——聪明但圆滑,总能找到省事的办法。
周末,林晓芸加班复核工程量。她首先从混凝土用量开始检查。按照设计,变电站主体结构需要采用C40混凝土,她原本计算的用量是1850立方米。
“奇怪...”林晓芸对比着结构图和计算书,发现柱子的数量与图纸标注不符。仔细检查后,她倒吸一口冷气——她在计算时漏掉了设备间的四根结构柱!
重新计算后,混凝土用量增加了近一百立方米。仅此一项,初始计算的误差就超过了5%。
林晓芸背后冒出冷汗。如果不是科长的新规,这种疏漏很可能就带到施工阶段,导致混凝土供应不足,延误工期。
周一早晨,林晓芸顶着黑眼圈走进办公室。周末两天,她复核出三处较大误差:除了混凝土用量,还有钢筋长度计算错误和地面铺装面积漏算。
“早啊,这么拼命?”李健端着咖啡悠闲地走过来,“听说你周末都来加班了?没必要这么认真吧。”
林晓芸勉强笑笑,没有回答。九点整,她拿着复核后的工程量清单走进科长办公室。
“误差多少?”赵科长直接问道。
“混凝土用量误差百分之五点三,钢筋用量百分之七点一,土方量百分之九点八...”林晓芸汇报着,声音里带着愧疚,“赵科长,我最初的计算太粗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