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目光如炬,扫过争相请命的几位重臣。北美新州远隔重洋,乃是大明伸向海外的一块重要飞地,其总管人选,不仅需能力出众,更需忠心可靠,能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意志,而非拥兵自重、另立山头。
他的视线在方腊身上短暂停留,心中否决。此人在历史上便是起义做皇帝的,身有反骨,肯定不能独领一方,虽在此世为自己所用,但其野心未必尽除。
将如此重要的新州交予他,无异于纵虎归山,风险太大。
随即,他看向须发已见斑白、神色沉稳的宋牧。此人乃师爷出身,精于实务,为人谨慎,虽少了几分开拓锐气,但胜在老成持重,且年事已高,富贵已极,更求身后清名,反叛的可能性极低。
由他主持大局,再以方腊为副手,既可借方腊之才开拓,又能以宋牧之稳制衡,正是稳妥之策。
心意已决,陈东朗声开口,声音传遍大殿:“北美新辟,治理需人。宋牧老成持重,多年来为朕分忧,功在社稷。朕意已决,便由宋爱卿牵头,组建北美内阁分阁,总揽新州一切政务,授新州宣抚使,加太子太保衔。”
宋牧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脸上却竭力保持平静,快步出列,深深叩拜:“老臣叩谢陛下天恩!必当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使新州之地,永沐王化,不负陛下重托!”他如今位极人臣,所求不过是青史留名,这开拓万里新土、奠定一方基业的机会,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陈东目光转向方腊:“方爱卿才干优长,便为副手,协助宋爱卿处理政务,望你二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方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能得次辅之位,掌握实权,也已远超预期,立刻躬身下拜:“臣,领旨谢恩!定当尽心竭力,辅佐宋公,经营新州!”
“好!”陈东满意点头,随即看向户部尚书范元吉,“范爱卿,新州地广人稀,百业待兴,尤缺治理人才。朕知太学院、国子监有数千士子苦读,其中多有才俊。着户部即刻张榜公告天下:凡我大明士子,已过乡试,取得秀才功名者,若愿远赴新州,教化土着,推行王化,朝廷将优先录用为官,量才授职,名额不限!其家眷若愿同往,官府给予路费补贴,并优先分配田宅!”
范元吉心领神会,陛下这是要以官位为饵,吸引大量有一定文化的学子前往新州,快速搭建起统治框架。他立刻躬身:“臣遵旨!此乃天下士子之福,臣即刻去办!”
退朝之后,皇榜迅速张贴于京城及各府州县。
南京国子监门外,照壁前围满了身着儒衫的士子。一名刚得知今年殿试再次落榜,年近三十的举人季伯达,看着皇榜上的内容,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喃喃念道:“……凡秀才功名者,愿赴新州教化,优先录用为官,名额不限……天赐良机!此真乃天赐良机也!”
他猛地拉住身旁同样屡试不第的好友刘进,声音带着颤抖:“刘兄!看到了吗?直接授官!还考什么进士?你我苦读半生,所求不过是一官半职,施展抱负。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与其在科举独木桥上蹉跎岁月,不如远渡重洋,去那新州教化蛮夷,开辟新天!这也算是践行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了!”
刘进亦是两眼放光,重重点头:“季兄所言极是!‘’,这教化万民,机会难得?同去!我等这就去报名!”
类似的情景,在大明各地不断上演。尤其是那些在会试、殿试中屡屡受挫,自觉进士无望的秀才、举人们,更是心潮澎湃。
考取进士难于登天,而如今,只要一个秀才功名,就能直接获得官身,虽然要去那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但“官”字的诱惑,以及“教化蛮夷”所带来的成就感,足以让许多人下定决心。
“反正苦读也是为了做官,如今有捷径,为何不走?”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不就是为了兼济天下吗?新州正需我辈!”
“搏一把!说不定能在新州闯出一番天地!”
太学院、国子监内,响应号召者众多。各地官署前,报名登记前往新州的士子排起了长队。一股“西行求官”的热潮,在大明的读书人阶层中迅速掀起。无数怀才不遇或渴望机遇的士子,开始前往户部报名。
方腊回到自家府邸,脸上那副恭顺沉稳的面具便卸了下来,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郁。他刚在书房坐定,便有下人来报,堂弟方七佛前来拜访。
方七佛如今虽贵为国公,但在自家人面前也不拘礼,两人在内室对坐,屏退左右,只留一心腹丫鬟在旁斟酒。
几杯醇酒下肚,方腊心中的块垒便按捺不住,他重重放下酒杯,冷哼一声:“陛下终究还是不肯信我!北美新州,何等重要的疆土,竟让宋牧那老匹夫执掌内阁!他年事已高,行事畏首畏尾,如同枯木,如何能在那蛮荒之地打开局面?只怕是徒耗国帑,贻误时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