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七佛相较于堂兄,在军中历练得更为通透,他慢悠悠地呷了一口酒,摇头道:“兄长,慎言。如今你我为臣,陛下为君,猜疑本是常情。你看我这国公,听着威风,可如今还能像当年那样随心所欲的调兵,统帅千军万马吗?宁郡王李虎、赵郡王赵武,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如今不也多在枢密院参赞军机,少有直接领兵的机会了。陛下……这是帝王心术。”
方腊闻言,心中猛地一凛,酒意都醒了大半,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惊疑:“堂弟,你的意思是……陛下他……”他后面的话没敢说出口,但眼神中的担忧已然明了。
方七佛见他误会,连忙摆手,声音更低:“那倒不至于。陛下虽年轻,但行事颇有章法,非刻薄寡恩之主。他年纪比咱们还小十几岁,说句不敬的话,就算靠着年纪熬,也能把咱们这些老臣熬到头。
只要咱们方家谨守臣节,不越雷池,不行那谋逆之事,陛下当不会行那‘飞鸟尽,良弓藏’之事。你看太宗文皇帝晚年,对待那些跟随他起家的老臣,不也多是以荣养为主吗?”
方腊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仿佛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背后竟惊出一层冷汗。他举起酒杯:“是兄一时激愤,失言了。多谢堂弟提醒。”两人继续饮酒,话题转向了风花雪月与军中轶事。
他们却不知,旁边那位一直默默斟酒、相貌中等、眼神平静无波的丫鬟,早已将方才的对话,一字不落地记在了心里。
她动作娴熟,神态自然,仿佛只是一个普通的侍女。不过在她低垂的眼帘下,隐藏的却是锦衣卫密探的锐利。待到夜深人静,她自会通过特定的渠道,将这份记录着方腊怨望与方七佛对时局看法的密报,悄然送出府邸,直达锦衣卫指挥使陈导的案头。
与此同时,阁老李纲的府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李纲之子李仪之,年已二八(十六岁),身形挺拔,面容继承了其母的清秀,站立如松,行走带风,倒有几分世家公子的俊逸风采。
这外表的光鲜却掩盖不了他学业上的“惨不忍睹”。李纲是两榜进士出身,学问精深,对儿子期望甚高,奈何李仪之于读书一道着实缺乏天分与耐心,
如今已满十六,却连个秀才功名都未曾考上,这让李纲每每思及,便觉面上无光,心中郁结,这儿子是连自己一点读书天赋都没继承下来呀,只能寄托希望于老二了。
此刻,李仪之站在书房里,对着正在批阅文书的父亲,鼓起勇气道:“父亲,如今朝廷征召士子远赴北美,教化蛮夷,儿子……儿子也想去!”
李纲头也不抬,冷哼一声,笔尖在纸上划过一道重重的墨痕:“胡闹!朝廷征召的是有秀才功名的士子!你连秀才都不是,如何去得?莫非想去军中效力?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上了战场也是送死!”
李仪之早就料到父亲会如此说,他凑近几步,脸上堆起讨好的笑容:“父亲,这不是有您嘛!您和即将赴任的宋牧宋阁老同朝为官,交情匪浅,您出面举荐一下,宋阁老还能不给您这个面子?功名……功名不过是个形式,儿子到了那边,定会好好做事,绝不丢您的脸!”
“你!”李纲猛地抬头,看着儿子那混不吝却又带着期盼的眼神,心中又是气恼又是无奈。
他为人刚正,一生清廉自守,最厌烦的就是请托走后门之事。可眼前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文不成武不就,若留在京城,只怕日后前途堪忧,更加不堪。北美虽远虽苦,或许……或许真是一个让他历练成长的机会?只是这开口求人,实在违背他平生原则。
李仪之见父亲神色松动,连忙趁热打铁:“父亲,就当是给儿子一个机会!儿子保证,若在那边无所作为,或惹是生非,您随时让宋阁老把我撵回来!”
李纲看着儿子,沉默了良久,最终化作一声长叹,脸上满是疲惫与妥协:“罢了!罢了!老夫……老夫就为你破例这一次!真是前世欠了你的!”
李仪之大喜过望,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父亲!父亲大人最好了!”
次日,宋牧府上。
老管家捧着一封信,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恭敬地道:“老爷,李纲李阁老府上派人送来的信。”
“哦?李石头这老家伙,平日里清高得很,怎么会给我写信?”宋牧有些意外地接过信,拆开火漆,抽出信笺。
信上的字迹端正刚劲,一如李纲其人,但内容却让宋牧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抚须哈哈大笑起来。
“宋兄敬上:暌违日久,念甚。闻兄不日将远赴万里,开疆拓土,弟心向往之,然职责所系,不能同行,唯望兄路途珍重,善加餐饭。另,弟有难言之隐,犬子仪之,年已志学,然顽劣不堪,学业荒疏,无有功名在身。今闻北美新州需人,弟徇私枉顾规制,恳请兄念在你我同朝之情,提携犬子一二,随行历练。若其不堪造就,或惹事生非,兄不必顾忌,即刻遣返即可。弟顿首再拜。阅后丙去。 六月二十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