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旗语和灯光编码的测试更是状况百出。
派去各营的教导人员回来禀报,许多行伍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将领和军官,对那些抽象的旗帜摆动次数和灯光信号学习缓慢,理解困难,记忆混乱。
“啥?
红旗摇三下是遇敌?
俺咋记得是摇五下?”
“这灯闪得俺眼晕,啥意思?
是开饭还是敌袭?”
“有这功夫比划,俺派个人跑过去喊一嗓子不更快?”
在实际演练中,错误频出,接收方往往一头雾水,需要反复确认,效率反而比快马传令更低。
这套系统,最终只取得了极其有限的成效。
它勉强改善了中军与最近的前军部队(约三五里内)在视线良好、环境相对安静时的基础联系,能够传递“停止”、“集结”、“简单敌情”等最粗略的信息。
这对于整个大军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很快,冷嘲热讽便接踵而至。
牛金星麾下的那些文人清客,摇着折扇,远远看着那需要壮汉嘶吼的笨重铜喇叭,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讥诮。
“啧啧,瞧见没?
此乃苏半仙新炼的‘千里耳’,声若牛吼,闻之令人喷饭啊!”
“哈哈,正是!
有辱斯文,徒增笑耳!”
“依我看,不如请几个戏班子来,敲锣打鼓,怕是传得更远些!”
这些讥笑声,如同苍蝇般在军中嗡嗡传播,进一步削弱了这套系统的权威性。
而刘宗敏等前线武将,在经过最初的好奇后,也迅速失去了耐心。
他们嫌这套系统麻烦、死板、不够直接,远不如派自己的亲信家丁快马加鞭传令来得痛快和可靠。
除非苏俊朗强行要求,否则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
测试结束后,苏俊朗独自站在那具沉默的、在夕阳下泛着暗沉光泽的“传声巨筒”前,伸出手指,敲了敲那冰冷的铜皮,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缓缓摇了摇头。
“材料、工艺、能源……
处处是瓶颈,步步是难关。”
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清醒的认知与巨大的落差感,“在这十七世纪的中原,想要搞哪怕最原始的信息化……
真是痴人说梦。”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套系统的简陋、笨拙和低效。
这与他所知的现代通讯技术相比,简直是石器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差距。
然而,他眼中那丝锐利的光芒并未完全熄灭。
他转过身,对一直跟在身后的技术小队负责人沉声道:
“继续改进!
共鸣箱结构可以优化,编码可以再简化,训练必须加强!
哪怕只能在中军与核心几支主力之间,建立一条相对可靠的、最基础的通讯链,也比完全抓瞎要强!
去做!”
他知道,哪怕只能快一点点,清晰一点点,在关键时刻,或许就能多挽救几条性命,甚至影响战局。
在这条通往未知的凶险之路上,任何一点微小的优势,都值得去拼命争取。
声波的锁链,虽然粗糙脆弱,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抓住的,试图束缚住这头失控巨兽的缰绳。
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的力不从心。
喜欢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