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军北上的洪流,在河南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上,缓慢而笨重地蠕动。
数十万乃至近百万人的庞大队伍,首尾绵延数十里,混乱不堪,喧嚣震天。
在这片由人畜、车辆和尘土构成的移动迷宫中,最大的困境之一,便是通讯的彻底失灵。
中军一处临时搭建的、挤满了各式箱笼和图纸的帐篷内,苏俊朗正面对着一张潦草绘制的地形草图,眉头紧锁。
帐篷外,是震耳欲聋的行军噪音;
帐篷内,则是令人窒息的焦虑。
几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跪在地上汇报,带来的消息却前后矛盾,混乱不堪。
前军的位置、后军的补给状况、侧翼的敌情侦察……
所有信息都如同陷入泥潭的蜗牛,传递缓慢且严重失真。
依靠人力快马和两条腿在如此混乱、漫长的队伍中传令,效率低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且极易出错。
一道命令从发出到执行,可能已时过境迁,甚至被曲解得面目全非。
“刘将军所部已抵达黑石渡?”
“回报军师,小的赶到时,刘爷的前锋已过河,中军还在渡口挤作一团…”
“粮草队现在何处?
为何还未与中军汇合?”
“小的不知…沿途人流拥堵,根本快不起来…”
“左翼斥候回报发现小股官军游骑?
消息是半个时辰前的?!”
苏俊朗猛地将手中的炭笔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信息黑洞正在吞噬这支大军本就脆弱的组织力。
照此下去,莫说攻打北京,一旦遭遇稍有组织的伏击或阻击,整个大军都可能因指挥失灵而陷入各自为战、乃至崩溃的境地。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依赖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方式是死路一条。
他必须再次启用超越时代的“科技狠活”,哪怕只是最简陋、最原始的形态。
“取纸笔来!”
苏俊朗沉声下令,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属于工程师的锐利光芒。
他摒退左右传令兵,独自坐在简陋的木案前,意识沉入脑海,与那若隐若现的系统进行沟通。
“简易无线电”的构想,在他脑中飞速成型。
他深知,以目前的条件,搞出真正的电磁波无线电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他可以借鉴其编码通讯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个时代可能实现的技术,搭建一套复合式的、基于视听觉的远程通讯系统。
他利用系统兑换的基础声学原理和简易信息编码知识,开始在草纸上奋笔疾书。
图纸上很快出现了一种结构奇特的大型装置——
一个由多层铜皮精心铆接而成的、巨大的喇叭状传声筒,后端连接着一个设计复杂的木质共鸣箱,其结构旨在最大限度地聚集和放大声波能量。
这玩意儿与其说是科技产品,不如说更像一件笨重的原始乐器。
同时,他着手编制一套极其简单的密码手册。
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或火把)的摆动次数、方向来代表不同的指令(如:前进、停止、遇敌、求援);
用灯光(或镜面反光)的闪烁频率和长短组合来代表敌情等级和方位。
他力求将指令简化到极致,便于学习和记忆。
“制造司即刻动手,按图打造……
嗯,就叫它‘传声巨筒’!
至少要造五具!
需要嗓门最大的力士来操作!”
苏俊朗将图纸交给匆匆赶来的军工坊负责人。
“将此‘旗灯密语本’连夜抄写,分发至各营主将及斥候队正!
责令他们必须熟记!”
他又将另一叠写满符号的纸页递给文书。
命令下达,整个后勤和技术团队立刻围绕着这项突如其来的“声波缚链”计划忙碌起来。
工匠们敲打铜皮,组装木箱;
识字的文书们拼命抄写、解释那看似天书的密码;
一批被挑选出来的大嗓门士兵开始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对着那古怪的铜喇叭用尽全力呼喊特定短语。
数日后,大军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河滩地短暂休整。
苏俊朗决定进行现场测试。
河滩上,五具需要两名壮汉才能抬动的、闪烁着粗糙铜光的“传声巨筒”被安置在临时垒起的土台上,如同几只沉默的金属怪兽,引得周围士兵纷纷好奇围观。
“测试开始!
目标,三里外坡地接收点!”
苏俊朗下令。
一名被选中的力士深吸一口气,胸膛鼓起,将嘴对准传声筒后部的号嘴,用尽平生力气嘶声狂吼:
“中——军——令——前——进——”
声音通过共鸣箱的放大,从巨大的喇叭口喷涌而出,化作一股沉闷而扭曲的声浪,猛地冲向远方!
其音量确实远超常人呼喊,二三里外隐约可闻。
然而,问题立刻暴露无遗。
声音失真极其严重,传到接收点时,已是模糊不清的“嗡隆”声,难以分辨具体内容。
且系统极度依赖预设的固定接收点和良好的地形(无遮挡),在复杂地形或移动状态下几乎毫无用处,灵活性极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