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内,
“劝进”的呼声,如同被精心鼓动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迅速席卷了这座临时都城的每一个角落。
从福王府深沉的殿宇,到街头巷尾的酒肆茶楼,从文武官员的窃窃私语,到普通士卒的喧哗议论,话题的核心都聚焦于一点:闯王李自成,这位率领他们攻破洛阳、擒获福王、声威震天下的领袖,究竟该拥有一个怎样配得上其功业的尊号?
这股风潮的源头与核心,自然是牛金星及其麾下迅速膨胀的文官集团。
在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劝进”并得到李自成那看似推辞、实则默许的态度后,牛金星知道,火候已到,是时候将这件“大事”推向实质性的阶段了。
这一日,银安殿内,一场规格更高、更为正式的“议政”会议召开。
牛金星率领着新近任命或投诚的六部主事、地方显要以及几位素有文名的降官,郑重其事地向端坐于上的李自成,呈上了他们精心拟定的尊号方案。
“启禀闯王!”
牛金星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庄重感,
“臣等连日来,遍查古籍,参详礼制,顺应天命民心,已初步议定尊号草案两种,恭请闯王圣裁!”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牛金星和李自成身上。
刘宗敏等武将也难得地收起大大咧咧的姿态,好奇地竖起耳朵。
牛金星微微一顿,清晰有力地报出了第一个选项:
“其一,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他解释道,
“此尊号,彰显闯王奉天承运、倡举义兵、文武双全之伟绩,统御全军,名正言顺,且…留有渐进之余地。”
这个称号,听起来威风凛凛,但本质上仍是一个军事统帅的头衔,略显保守,更像是权宜之计。
紧接着,他提高了声调,报出了第二个,也是他真正属意的选项:
“其二,新顺王!”
这两个字一出,仿佛带着金石之音,在殿内回荡。
牛金星目光灼灼,语气更加激昂:
“‘新’者,革故鼎新,开创一代新朝!
‘顺’者,顺天应人,民心所向!
称王建制,正位号,定名分,方能与明朝伪廷分庭抗礼,昭示天下正统之所在!
此乃王霸之基,帝业之始也!”
“大元帅”与“新顺王”。
两个尊号,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姿态和野心层级。
前者更像是一个强大的军阀领袖,后者则公然宣称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秩序,与大明皇帝平起平坐。
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文官们大多眼观鼻、鼻观心,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兴奋与期待却难以掩饰。
对他们而言,只有李自成称王建制,他们这些文臣才能获得真正的、名正言顺的官职和权力,才能实现“从龙之功”的梦想。
李自成端坐其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面色沉静,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但微微前倾的身体和专注的神情,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他本能地觉得,
“王”这个字眼,似乎更对他的胃口,更配得上他如今的势力和野心。
果然,还没等李自成开口,性急的刘宗敏已经按捺不住,粗声粗气地嚷道:
“‘大元帅’?
听着还是像个带兵的大头目!
哪有‘王爷’威风?
咱们打下了洛阳城,宰了福王,大哥就该当王爷!
不!
以后还得当皇帝!
我看‘新顺王’好!
响亮!
气派!”
他一带头,其他武将也纷纷附和:
“对!
当王爷!”
“新顺王好!”
武将们的支持简单直接,他们更看重名号的响亮和带来的尊荣感,
“王”显然比“大元帅”更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对于“论功行赏”的期待。
李自成见状,嘴角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心中其实早已倾斜。
他扫视全场,见无人再有异议(文官集团本就是倡议者),便缓缓开口,一锤定音:
“既然众望所归…便依众卿所议,称‘王’吧。
具体事宜,牛先生多费心。”
“臣,遵旨!”
牛金星心中大喜,立刻躬身领命,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开创之功,已然在手!
尊号既定,接下来的便是紧锣密鼓的仪式筹备。
牛金星仿佛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整个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在他看来足以青史留名的“开国盛典”的准备工作之中。
他召集了一帮精通典章制度的降官和老学究,日夜翻阅《大明会典》和前朝礼仪记载,制定繁复的登基(称王)礼仪。
从祭天告地的流程,到接受百官朝拜的步骤,乃至李自成每一步的走位、每一句的祝词,都力求“合乎古制”,彰显新朝的威严与正统。
一时间,各种关于“卤簿”、“仪注”、“乐章”的讨论,充斥了天佑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