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正中阿娇下怀。但她不动声色:“这恐怕不易。”
“其实不难。”淳于瑶接口,“太医署每日往来各宫,最易打探消息。若姐妹们需要...”
刘无采也道:“宗室女每月可归家一次,宫外消息也不难获取。”
阿娇看着她们,心中欣慰。这些时日的潜移默化,终于有了成效。
“既然姐妹们都有此意,”她缓缓道,“我们便立个‘兰台社’如何?”
“兰台社?”
“兰生幽谷,芳华自赏。”阿娇解释,“我们不必张扬,只需如空谷幽兰,暗自芬芳。”
众女相视而笑,纷纷赞同。
自此,一个以女学为掩护的情报网络悄然形成。太医署的淳于瑶负责宫内动向,李婉儿通过兄长了解边关军情,刘无采则串联宗室女,打探朝臣动态。
而阿娇坐镇中枢,将这些零星消息拼凑成完整图景。
六月末,一张大网缓缓铺开。
“王夫人近日频频召见其妹王儿姁。”淳于瑶禀报,“似是...在为彘皇子物色太傅。”
阿娇蹙眉:“彘儿才四岁,未免太早。”
“听说王夫人属意卫绾。”
“丞相卫绾?”阿娇心中一震。此人素以刚正着称,若成为刘彻的太傅...
“还有,”淳于瑶压低声音,“王儿姁的夫君田胜,近日与赵国使者往来密切。”
赵国!阿娇立即警觉。自刘陵和亲后,赵国看似安分,暗地里却从未停止活动。
“继续盯着田胜。”
七月初,李婉儿带来边关消息:“兄长来信,左贤王内部不稳,其弟伊稚斜正暗中集结兵力。”
与此同时,刘无采从宗室宴上得知:淮南王刘安近日大肆招揽门客,其中多有赵国人士。
零碎的线索渐渐串联起来。
阿娇在密室中对着地图沉思。赵国、淮南、匈奴左贤王...这些势力看似无关,实则暗通款曲。
而王夫人母子,正是连接各方的关键。
“他们在下一盘大棋。”阿娇对馆陶公主道,“刘彻若得卫绾为师,便有了朝中支持;通过田胜联系赵国,便有了外援;若再与匈奴勾结...”
馆陶公主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想干什么?”
“现在或许还不敢,”阿娇目光深邃,“但他们在铺路。为将来的夺嫡做准备。”
“我们该怎么办?”
“釜底抽薪。”
七月中,一个消息在朝中传开:丞相卫绾年事已高,欲告老还乡。
与此同时,几个御史联名弹劾田胜“结交诸侯,图谋不轨”。
景帝虽未立即处置,却明显疏远了王夫人。
阿娇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只要刘彻在,王家的野心就不会熄灭。
这日授课后,刘彻破天荒地来到学宫。
“姐姐近日可好?”他捧着书卷,像个真正的好学孩童。
阿娇不动声色:“彘弟怎么来了?”
“彘儿有几个字不识,想请教姐姐。”他翻开《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何解?”
阿娇细细讲解,心中却警铃大作。刘彻突然示弱,必有图谋。
果然,讲解完毕,刘彻忽然道:“姐姐的兰台社,彘儿也想加入。”
阿娇手中茶盏一晃:“彘弟说什么?姐姐听不懂。”
刘彻微笑:“姐姐不必否认。彘儿知道,兰台社是姐姐所创,专为女子谋福。彘儿虽为男儿,也愿为姐姐效力。”
他递上一卷绢帛:“这是彘儿的投名状。”
阿娇展开绢帛,上面详细记载了田胜与赵国使者的三次会面时间、地点,甚至谈话内容。
“你...”
“彘儿说过,”刘彻仰头看她,“对姐姐绝无二心。”
阿娇凝视着这个四岁的孩子,第一次感到脊背发凉。
他不仅知道兰台社的存在,更掌握了如此机密的情报。这份心智,这种手段...
“彘弟想要什么?”
“彘儿只要姐姐记住,”刘彻深深一揖,“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彘儿永远是姐姐的彘弟。”
他转身离去,小小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阿娇独自站在学宫中,手中的绢帛重若千斤。
她想起前世,刘彻也是这般,在登基前对她百般讨好,登基后却...
“翁主,”云袖匆匆而来,“边关急报!左贤王被其弟所杀,伊稚斜自立为单于!”
阿娇心中一紧:“平安公主呢?”
“下落不明。”
窗外,暮云四合,风雨欲来。
阿娇握紧绢帛,知道真正的风暴就要来了。
而这一次,她不再孤身作战。
兰台社的灯火,将在风雨中指引方向。
喜欢金屋辞:凤弈未央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金屋辞:凤弈未央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