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个月的时光像花房里的藤蔓,悄无声息地爬满了齐雨儿的生活,也让那些曾经生涩的插花技巧,变成了指尖流淌的本能。
周五下午的办公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姐举着手机凑过来,屏幕上是张婴儿满月宴的邀请函:“雨儿,帮我插束满月花束呗?要粉嫩嫩的,看着喜庆点。”
齐雨儿正在整理客户订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 “李萌生日 —— 向日葵为主,配尤加利叶,采用 L 型构图,主花高出配花 15 公分”“王姐乔迁 —— 香槟玫瑰配桔梗,用复古陶罐,遵循黄金分割点插制”。听到张姐的话,她拿起办公桌上花瓶中插着的一支粉色洋桔梗比划:“没问题,我用浅粉玫瑰做主体,搭配白色小菊和尤加利圆叶,插的时候让花束呈自然的扇形打开,边缘留几枝垂下来的满天星,像婴儿的小手一样软乎乎的,保证喜庆又不张扬。”
桌角的纸箱里,放着她中午下班时抽空刚从花市带回的新鲜花材,粉色洋桔梗茎秆斜剪 45 独角,泡在加了保鲜剂的清水里;小巧的雏菊被她剪去多余叶片,只留顶端两三片衬着花苞。三个月前,她还对着白板上的 “三角形构图” 发懵,不知道花泥要泡到完全吸水下沉才能用;现在,光是处理花材的手法,就透着专业 —— 玫瑰刺用专用去刺钳顺着纹路刮,既不会损伤茎秆,又能彻底除净;绣球花茎底部敲碎后再纵切,增加吸水面积,能多养三天。
“上次你给我妈插的寿宴花束,老太太到现在还念叨呢。” 旁边的实习生小林探过头,手里捏着颗糖,“说那牡丹插得跟开在枝头似的,一点不蔫,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那是用了‘高低错落法’。” 齐雨儿笑着解释,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主花牡丹要分三个层次,最高的那枝比花器高 1.5 倍,中间的矮 5 公分,最矮的刚好没过花器口,再用散尾葵的叶子在背后搭个隐形的三角架,既稳住了花材,又显得自然。对了,牡丹吸水快,我还在花泥里藏了块浸湿的棉花,相当于给花束加了个‘小水库’。”
她心里甜滋滋的,像含了口蜂蜜。想起第一次接朋友订单时的紧张 —— 插圆形花束总控制不好弧度,要么歪向一边,要么像个扁平的饼,最后是对着蓝玥给的影像资料,用筷子在花泥上标出五个等距点,才总算插出圆润的轮廓。现在她闭着眼睛都能拿捏好比例,知道圆形花束的直径最好是花器高度的 1.2 倍,既饱满又不臃肿。
“对了,” 齐雨儿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小袋子,“这是给你带的干花书签,上次插花剩下的小雏菊做的。我特意用硅胶干燥剂埋了三天,保色效果比自然风干好,边缘还剪了波浪纹,像不像迷你花束?” 她递给小林,书签上还系着根细麻绳,朴素又可爱。
小林惊喜地接过去:“哇!太好看了!我要夹在我的专业书里!”
办公室里的气氛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uping 的节日。李萌说要给男友送向日葵花束,齐雨儿立刻建议:“用棕色牛皮纸包装,向日葵花头统一朝向斜上方,茎秆交叉处用麻绳系成蝴蝶结,记得在花束底部包层湿棉花再套保鲜袋,他下班带回家还能保持新鲜。”
齐雨儿一边记着需求,一边忍不住弯起嘴角。她很庆幸自己当初听了蓝玥的话,没有半途而废。那些枯燥的理论课,那些被花刺扎破的指尖,那些反复调整的花束角度,现在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 不仅是朋友的认可,同事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件能让自己沉下心来的事。
下班回家的路上,齐雨儿和汪凯一起拿着大包小包的花材回家,齐雨儿嘴角一直向上压不住的笑,汪凯看着齐雨儿的样子也由衷的开心,对齐雨儿说:“生意不错啊,马上就成小富婆了吧。”
齐雨儿有点不好意思:“都是朋友们捧场。”
晚上回家后她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插花的工作,明天一早就需要闪送的花束她要提前打包好,她拿起旁边一束刚插好的桔梗,指尖轻轻调整了下倾斜的角度,自己想着,这样是不是更有流动感? 那动作自然流畅,正是蓝玥教的 “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方向,既不挤着同伴,又不偏离整体”。
齐雨儿捧着茶杯,看着次卧的小桌子上铺满了花的景象,忽然觉得心里很踏实。她不再是那个在婚姻里患得患失、在感情里摇摆不定的齐雨儿了。
她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有了能让心安定下来的爱好,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方向。那些插花的技巧,早已不止是技巧,更像是生活的隐喻 —— 懂得留白,才显精致;学会支撑,才站得稳;接受每朵花的不同,才能拼出最美的风景。
02
次卧的飘窗被各色花材占得满满当当,粉色的芍药压弯了枝头,白色洋桔梗的花瓣沾着喷水壶溅上的水珠,连地板缝里都卡着几片掉落的尤加利叶。齐雨儿坐在小马扎上,指尖机械地缠绕着麻绳,把第三十束向日葵捆扎起来 —— 这是公司团建的订单,要求统一用橙色包装纸,系金色蝴蝶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终会找到我的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终会找到我的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