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幕僚论政,套取机密
初夏六月初八的酉时,醉白池的晚霞将雅集厅的雕花窗棂染成金红色。墨苏跟着柳折腰踏入厅内时,最先感受到的不是书卷气,而是无形的压力 —— 八仙桌旁坐着五人,主位上的灰衣老者正捻着长须,目光如炬,正是曾参与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如今沦为八爷党文胆的陈梦雷;左侧坐着个白面无须的中年人,穿件玄色暗纹锦袍,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眼神阴鸷得像藏在暗处的蛇,想来便是柳折腰口中的 “吴先生”;其余三人皆是身着长衫的文士,却个个腰杆挺直,袖口若隐若现露出习武之人特有的厚茧,显然是潜龙阁的核心护卫。
“顾小友来了,快坐。” 陈梦雷率先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指了指下首的空位,桌上已摆好一套青瓷茶具,茶盏里的碧螺春还冒着热气,显然是早有准备。
墨苏躬身道谢,刚坐下,就见吴先生端起茶盏,却不喝,只盯着他道:“听闻顾小友师从浙东王船山一脉,讲究‘以史为鉴’?那不知小友对《资治通鉴》中‘玄武门之变’,有何高见?”
这话问得猝不及防,墨苏指尖刚碰到茶盏就顿住。“玄武门之变” 是敏感话题,谈 “夺位” 会触怒康熙,谈 “正统” 又会得罪主张 “立贤不立长” 的八爷党。他迅速理清思路,避开核心矛盾,只谈手段:“学生以为,太宗之举,功过难评。然‘弑兄’一事,终究是污点 —— 若当时能软禁建成、元吉,而非痛下杀手,后世史书或可少些非议。”
这番回答既承认了李世民的功绩,又暗讽 “暴力夺位” 的不妥,恰好迎合八爷党急需 “仁德” 名声的需求,同时又不直接支持 “夺嫡”,留足了余地。陈梦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捻须道:“小友此言有理。为政者,当以仁为先,若一味靠刀兵,与桀纣何异?”
吴先生却冷笑一声,放下茶盏:“陈先生此言差矣!昔年商汤放桀、武王伐纣,皆用刀兵,却成千古美谈。若有人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行雷霆手段,难道也要被斥为‘不仁’?” 他这话直指康熙晚年储位之争,暗指八阿哥胤禩 “夺嫡” 是 “顺天应人”。
墨苏心中一凛,知道这是逼他表忠心。他放下茶盏,起身躬身道:“学生浅见,不敢妄议江山大事。只是家父曾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论谁掌天下,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便是好君主。” 他将话题引到 “民生” 上,既不得罪任何一方,又显得心怀天下,符合 “落魄举子” 的身份。
陈梦雷显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朝吴先生递了个眼色,后者虽仍有不满,却也不再追问。柳折腰适时打圆场,给墨苏添了茶:“顾兄不必紧张,我们不过是闲来论史,谈不上朝政。”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古籍,“这是湖州先贤沈约的《宋书》手稿,顾兄是湖州人,想必对沈先贤的文风很熟悉?”
墨苏接过古籍,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 —— 这确实是宋代的刻本,纸纹细腻,墨色沉郁,只是边角有磨损,像是常被翻阅。他故意指着其中一页:“沈先贤的‘永明体’讲究声律,这页《谢灵运传论》中‘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句,笔迹比其他处略重,想来是当年修改时特意加重的,可见先贤治学之严谨。”
这番细致的点评,让陈梦雷更加相信他的 “湖州身份”。他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顾小友,八爷近日正为百官联名推举之事操劳,想请位文笔好的先生起草奏折。小友既有才学,又心怀天下,不知愿不愿意帮忙?”
墨苏心中一动 —— 终于等到正题!他故作受宠若惊的模样,躬身道:“能为八爷效力,是学生的荣幸!只是学生才疏学浅,怕难当此任,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先生指点。”
“放心,我们已有初稿,你只需润色修改,使其更合百官心意便可。” 陈梦雷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笺,递了过来,“这是初稿,你且看看,但不可外泄 —— 里面涉及诸多官员姓名,若是走漏风声,不仅你我遭殃,连八爷也会受牵连。”
墨苏双手接过信笺,指尖能感受到火漆的硬度 —— 火漆上印着 “潜龙” 二字的纹样,边缘清晰,显然是特制的印章;信纸是徽州 “澄心堂” 的贡纸,对着光看,能看到细微的云纹暗纹,这种纸造价昂贵,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他假装拜读,目光快速扫过内容:开头是歌颂八阿哥胤禩 “贤德爱民”,中间列举了太子胤礽的 “十大罪状”,结尾竟是 “皇上春秋已高,当择贤而立,以安天下”,甚至暗指康熙 “年老昏聩,识人不明”!
这简直是谋逆的铁证!墨苏的心脏狂跳,却不敢露出半分异样,只装作认真研读的模样,手指轻轻划过信纸,默记着关键官员的姓名 —— 其中竟有三位六部尚书、五位地方巡抚,可见八爷党拉拢的势力之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墨苏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