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诗才露芒,引潜龙瞩目
初夏六月初八的晨露,还凝在兰蕙轩的窗棂上,就被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惊落。墨苏随着众文人走进轩内时,晨光刚透过雕花窗,在案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 每张案上都摆着一方砚台、一锭松烟墨、几张洒金宣纸,甚至还有专人提着铜壶,随时为众人添磨墨的清水,看似风雅的布置里,藏着潜龙阁对 “文人贤才” 的刻意笼络。
“诸位久等了。” 柳折腰身着月白长衫,手持折扇,缓步走上主位,身后跟着两个青衣侍从,眼神锐利地扫过全场,“今日诗会,以‘咏残荷’为题,不限体裁,只求言为心声。半个时辰后,诸位将诗作呈来,优胜者可随我入雅集厅,与八爷府的幕僚共论诗文。”
“咏残荷”—— 这题目选得刁钻。残荷多喻衰败,既可写秋意萧瑟,也可暗抒怀才不遇,潜龙阁分明是想借诗观心,筛选出对朝廷有怨怼、可被拉拢的文人。墨苏捏着笔杆,指腹摩挲着笔尖的狼毫,想起戴铎的叮嘱:“既要露才,又要藏锋,让他们觉得你是块可用的璞玉,而非锋利的刀。”
周围的文人已纷纷落笔,有的写 “残荷听雨泪潸然”,有的写 “枯茎傲立待春风”,多是些伤春悲秋、故作清高的句子。墨苏却迟迟未动,他望着窗外池塘里零星漂浮的残荷,忽然想起父亲案卷里夹着的一张旧画 —— 画的正是南浔老家池塘的残荷,父亲在旁题字 “残而不腐,败而犹荣”。
笔尖沾墨,墨苏在宣纸上缓缓写下:“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诗化用《红楼梦》中香菱的咏菱诗,却将 “菱花” 换作 “荷花”,既保留了 “遭际堪伤” 的落魄感,又暗用 “两地生孤木”(“桂” 字拆字)影射自己因 “权贵构陷” 而家道中落,恰好契合 “顾贞观” 的伪造身份。
诗刚写完,邻座的沈修文就凑过来,低声赞叹:“顾兄这诗,字字泣血,却又不失风骨,比那些只会堆砌辞藻的强多了!” 墨苏连忙将诗折起,故作谦逊:“沈兄过誉了,不过是触景生情,胡乱写的。” 他知道,越是此刻,越要藏起锋芒,免得过早成为众矢之的。
半个时辰后,侍从将众人的诗作收齐,呈到柳折腰面前。柳折腰逐一审阅,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直到翻到墨苏的诗,指尖忽然顿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抬眼看向墨苏,扬声道:“顾兄此诗,以残荷喻己,情真意切,又暗含深意,倒是让在下想起浙东王船山的笔法 ——‘以物喻志,不卑不亢’。”
墨苏心里一紧 —— 柳折腰竟认出了诗中暗藏的浙东学派痕迹。他起身躬身:“柳兄慧眼,家父早年曾师从王船山的门生,教我作诗时,常说‘诗无真情,不如无诗’。这残荷的境遇,倒与在下这些年的经历有些相似,故而写得恳切了些。” 他将 “家学渊源” 搬出来,既解释了诗风的由来,又不暴露真实身份,可谓一举两得。
柳折腰点点头,将墨苏的诗单独放在一旁,继续审阅其他诗作。墨苏站在原地,能感觉到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 有羡慕,有嫉妒,还有几分审视。他知道,这首诗已让他进入了潜龙阁的 “重点观察名单”,接下来的试探,只会更猛烈。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侍从匆匆走进轩内,在柳折腰耳边低语了几句。柳折腰脸色微变,随即对众人道:“陈大人到了,诸位随我出门迎接。”
“陈大人?” 沈修文低声对墨苏说,“定是陈梦雷陈大人!他是八爷党的文胆,也是潜龙阁的‘笔政’,掌管所有文书机密,能得他赏识,日后定能平步青云!”
墨苏心里 “咯噔” 一下 —— 陈梦雷!第 26 章里,他曾伪造陈梦雷与李光地的矛盾密信,导致陈梦雷被降职,如今竟在醉白池遇到此人。若是陈梦雷认出他的字迹,或是察觉出 “顾贞观” 身份的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他跟着众人走出兰蕙轩,只见一个身着藏青官袍的老者,正站在回廊下,手里捧着一卷书,面色严肃,正是陈梦雷。柳折腰快步上前,躬身道:“陈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
“八爷吩咐,今日诗会关乎选贤,让我来看看。” 陈梦雷的声音低沉,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墨苏身上,“这位就是写‘根并荷花一茎香’的顾举人?”
“正是在下。” 墨苏躬身应答,头垂得更低,尽量避开陈梦雷的目光 —— 他怕自己眼中的慌乱被察觉。
陈梦雷走上前,从柳折腰手中拿过墨苏的诗,仔细读了一遍,眉头忽然皱起:“‘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顾举人这‘两地生孤木’,可是在暗指朝廷权贵构陷忠良?”
这一问诛心至极!若是承认,就是 “诋毁朝廷”;若是否认,又会显得之前的 “真情” 是假。墨苏的手心瞬间沁出冷汗,他定了定神,缓缓道:“陈大人明鉴,在下只是借残荷写自身境遇 —— 家父曾因弹劾地方贪官,被诬陷通敌,郁郁而终,在下这句诗,是悼家父,并非针对朝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墨苏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