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潜龙阁巢穴,步步惊心
墨苏站在园门外,手里捏着那封伪造的拜帖,指尖因紧张微微泛白 —— 这园子看着是座风雅的江南园林,门楣上挂着 “曲水流觞” 的木牌,墙角种着几竿修竹,可他从踏入这条街起,后颈就一直绷着根弦,那是被人暗中窥视的寒意。
门房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穿着藏青短打,袖口却绣着极小的 “龙” 字暗纹 —— 这是潜龙阁外围成员的标识。他接过拜帖,没有立刻打开,反而抬眼打量墨苏,目光从他磨破边的方巾扫到开裂的布鞋,最后停在他怀里露出的《南湖诗草》封面上:“先生是湖州来的顾举人?”
“正是。” 墨苏躬身应答,刻意放缓语速,让湖州官话的软调更明显,“久闻醉白池诗会风雅,特来拜会。”
老者的手指在拜帖边缘摩挲着,忽然低声道:“北雁南飞终不还。”
这是接头暗号的上句,墨苏早把戴铎的叮嘱刻在心里。他垂眸,声音压得更低:“唯有寒山守故园。”“寒山” 二字刚落,老者眼中的审视淡了些,却仍没放行,反而朝侧门方向喊了声:“阿武,来给顾先生引路。”
片刻后,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从侧门走出,穿着粗布武衫,裸露的小臂上肌肉虬结,太阳穴高高鼓起 —— 这是内外兼修的练家子,寻常五六个壮汉近不了身。墨苏心里一紧,想起戴铎说的 “潜龙阁武师多是江湖亡命之徒”,下意识摸了摸袖口的 “断念针”,针尾的 “寒” 字硌着皮肤,带来一丝微弱的安全感。
“顾先生跟我来。” 阿武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粗哑得刺耳。他走在前面,脚步落地极轻,却每一步都踩在石板的接缝处 —— 墨苏低头一看,那些接缝处的青苔都被刻意刮去,露出浅色的石面,显然是便于观察脚印的 “望踪石”。
刚进园门,一阵风掠过,檐下挂着的铜铃突然 “叮铃” 作响。墨苏本能地驻足,却见阿武脚步未停,反而加快了些。他忽然反应过来 —— 这些铜铃不是装饰,而是传讯暗号!风刮动的自然声响与人为触碰的节奏不同,刚才那声铃响,定是阿武在给暗处的人传递 “安全” 信号。
回廊曲折,两侧种着成片的翠竹,叶片在风中簌簌作响。墨苏故意放慢脚步,假装欣赏壁上的字画,眼角余光却盯着竹丛 —— 第三丛竹子的间距比其他处密些,竹叶间隐约能看到一点黑色的衣角,那是暗哨藏身的地方。更让他心惊的是,竹丛根部的泥土泛着新色,显然刚被翻动过,下面极可能埋着触发式的弩箭机关。
“顾先生莫要分心,前面就是兰蕙轩了。” 阿武忽然回头,眼神锐利如刀,“这园子里的景致虽好,却不是随便能看的 —— 去年有个书生,非要折枝梅花,结果……” 他故意顿住,没说下去,可那嘴角的冷笑,比任何威胁都更让人胆寒。
墨苏连忙收回目光,拱手道:“多谢武兄提醒,是在下孟浪了。” 他知道,阿武这是在敲打他,让他明白醉白池的规矩 —— 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穿过回廊,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四面环水的轩榭出现在眼前,正是 “兰蕙轩”。轩内已坐了十余名文人,都穿着粗布长衫,面色却多带着几分急切与谄媚。墨苏刚走近,就有个留着三缕长须的文人起身招呼:“这位可是湖州来的顾兄?在下是苏州的沈修文,也是来参加诗会的。”
墨苏连忙回礼,顺势在沈修文身边坐下。他端起桌上的冷茶,借着喝茶的功夫,仔细听着周围人的闲谈 ——
“听说这次诗会不一样,若是能入得了八爷的眼,说不定能谋个翰林院的差事。”
“何止!我听人说,这次要选三十六个‘贤才’,联名写折子,请立八爷为太子呢!”
“嘘!小声点!这种事哪能随便说?藏真阁里还锁着底稿呢,没到时候谁也不能提!”
“藏真阁” 三个字像针一样扎进墨苏的耳朵。他不动声色地问沈修文:“沈兄,这藏真阁是什么地方?听着像是存放珍宝的所在。”
沈修文压低声音,眼神里带着几分敬畏:“那是潜龙阁的核心之地,里面藏着八爷党的所有机密!寻常人连靠近都不能,只有诗会里的‘高等贤才’,才能在柳判官的带领下进去。” 他说着,朝轩内主位努了努嘴,“瞧见没?那位穿青衣的就是柳判官柳折腰,潜龙阁的实权人物,手段狠得很。”
墨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主位上坐着个二十七八岁的文士,穿着件月白长衫,手里摇着把檀香折扇,扇面上画着 “寒江独钓图”,与听雨轩后堂的那幅竟有七分相似。这人文质彬彬,嘴角总挂着笑,可眼神扫过众人时,却带着种穿透人心的冷意 —— 这就是戴铎说的 “笑面判官” 柳折腰,据说他折扇的扇骨是精钢所制,尖端藏着毒针,谈笑间就能取人性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墨苏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