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伪作字画,结交编修官员
翰墨斋的门刚推开半扇,就见陈梦雷的青布轿子停在巷口。轿帘掀开,他手里捧着个紫檀木画匣,身后跟着的小厮也拎着个锦盒,神色比往日更显郑重。墨苏心里一紧 —— 这是带着 “考验” 来的,昨日纳兰承志刚暴露卧底身份,今日陈梦雷就上门,定是要试探他的底细。
“墨掌柜,早啊。” 陈梦雷迈进门,不等墨苏招呼,就将画匣放在柜台案上,“前日得一古画,想让你品鉴品鉴,看看是真迹还是赝品。” 他说话时,眼神紧盯着墨苏的手,像是在观察他的反应。
墨苏躬身应下,小心翼翼打开画匣 —— 里面铺着层素色锦缎,放着幅装裱精致的立轴,展开来看,是倪瓒的《安处斋图》。画面上,疏林远岫,浅滩孤亭,笔墨简淡,确有 “逸笔草草” 的倪氏风格。可墨苏指尖拂过绢本时,却觉纸质偏软,不似元代老绢的坚韧;再看苔点,倪瓒惯用圆笔淡墨点苔,这幅画却用侧锋浓墨,笔触僵硬,像是刻意模仿却失了神韵。
“陈大人,这画……” 墨苏故意沉吟片刻,指尖停在画面右下角的落款处,“落款‘云林生’三字,笔力虽像,却少了几分苍劲。您看这‘林’字的竖钩,倪瓒晚年笔锋多带飞白,这幅却过于刚硬,倒像是明末清初王翚的笔法。”
陈梦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抚掌笑道:“墨掌柜好眼力!这画确实是仿品,是我一个朋友花了五十两银子买的,还以为捡了漏。” 他话锋一转,“不过这仿品也有几分意思,若能配上名家题跋,说不定能增色不少。墨掌柜既是江南秀才,可否为这幅画题几句?”
这是把 “考题” 递到了眼前。题跋若写得不好,会被视作无能,失去三爷党信任;若写得太好,又会暴露文人底色,引人生疑。墨苏略一思忖,拱手道:“晚生不才,曾临过文徵明的小楷,若大人不嫌弃,晚生愿一试,只是怕污了大人的画。”
文徵明是明代 “吴门四家” 之一,书法温润秀劲,既显文人雅致,又不张扬,最适合这种场合。陈梦雷果然满意,让小厮打开锦盒,取出卷空白宣纸和一锭徽墨:“墨掌柜尽管写,笔墨都是上好的,别拘束。”
【伪作的玄机】
墨苏研墨时,特意选用隔夜的陈墨,又往砚台里加了少许藤黄 —— 陈墨显旧,藤黄能让字迹泛出淡淡的赭色,仿如古字的 “包浆”。他取来一支秃锋羊毫笔,这种笔吸墨少,写出来的字笔画间会自然形成飞白,最像文徵明晚年 “人书俱老” 的笔意。
铺开宣纸,墨苏凝神静气,先写题画诗:“疏林带浅滩,孤亭倚远山。白云生处隐,谁解此中闲。” 这是首仿文徵明风格的七绝,意境清淡,贴合倪瓒画作的气韵。写到第三句 “白云生处隐” 时,他故意将 “生” 字写成 “深”,“隐” 字多了一点;落款 “嘉靖甲寅秋,衡山文徵明题”,却在 “寅” 字的 “宀” 下多了一横,变成 “寅” 的异体字。
这些改动不是笔误,而是藏着暗语。按墨家 “隐字诀”,“深”(多 “氵”)与 “隐”(多 “丶”)合为 “沉”,“寅”(多 “一”)对应 “太子”(太子属 “寅”),连起来就是 “太子沉浮”,暗示太子被废后局势未定,三爷党若急于求成,恐遭反噬。
陈梦雷凑过来细看,只觉字迹温润,与文徵明真迹有七八分相似,连连称赞:“好!好!墨掌柜这字,比市面上那些仿品强多了!这画配上这题跋,至少能值两百两!” 他拿起宣纸,小心翼翼卷好,“我这就拿去装裱,日后定要在王爷面前好好举荐你。”
墨苏躬身谢过,目送陈梦雷离去,心里却暗松一口气 —— 这关总算过了。可他刚收拾好笔墨,就见纳兰承志从巷口走来,手里拿着本《通志堂经解》,显然是来 “监视” 的。
“墨掌柜好兴致,一大早就在练字。” 纳兰承志走进来,目光扫过案上的宣纸,“这是文徵明的笔法吧?墨掌柜倒是多才多艺。”
“不过是闲来无事,练着玩罢了。” 墨苏收起宣纸,“纳兰公子今日来,是要取书吗?”
“不是,是王掞大人让我来送幅画,说是让你帮忙看看。” 纳兰承志从袖中取出幅折叠的画轴,递给墨苏,“王大人说,这画是他早年得的唐寅真迹,最近总觉得不对,想让你鉴别鉴别。”
墨苏接过画轴,展开一看,是唐寅的《秋风执扇图》。画面上,仕女手持纨扇,立于梧桐树下,神情幽怨,笔墨细腻,确有唐寅画风。可他指尖摸过扇面时,却觉扇骨处有细微的凸起 —— 扇骨是空心的,里面藏着东西!
【密信与试探】
“纳兰公子先坐,我仔细看看。” 墨苏示意纳兰承志坐下,转身去取放大镜(粘杆处给的工具,用琉璃制成,能放大字迹),趁机将画轴凑到窗边,对着晨光细看。扇骨的缝隙里,果然藏着张极薄的桑皮纸,上面用淡墨写着几行小字:“户部银库亏空五万两,需从江南盐税补,陈梦雷催得紧,恐生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墨苏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