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里的清水刚没过梨块,陈默握着木勺站在灶台前,目光却落在窗台上摊开的偏方上。泛黄的宣纸上,“川贝三钱、陈皮五分、雪梨一枚慢炖”的字迹力透纸背,是老太太今早亲手写的。他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忽然想起昨天从金牙那里拿到的地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上,“城东旧货市场3号铺”的字样,和此刻偏方上的墨迹,竟在脑海里缠成了一团乱麻。
灶火渐渐旺了,锅底传来细微的“滋滋”声,陈默才回过神,连忙往砂锅里撒进老太太给的川贝。白色的颗粒落在梨块上,散发出淡淡的药香,混着雪梨的清甜,让他想起奶奶昨夜的咳嗽。凌晨三点,他被里屋的动静惊醒,看见奶奶捂着胸口,咳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床头柜上的水杯倒在一边,水渍洇湿了床单。那一刻,他攥着床单的手止不住地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金牙和老周打什么主意,先把奶奶的病治好。
“慢炖半个时辰,让梨的甜味和药的香味融在一起。”老太太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陈默拿起木勺,轻轻搅动着锅里的梨块。梨皮渐渐变软,汤汁泛起浅浅的米白色,他忽然想起三天前在院里遇到金牙的情景。那天下午,金牙靠在老槐树下,嘴里叼着烟,看见他从外面回来,立刻把烟摁灭,凑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陈啊,听说你爷爷留了些旧书?我认识个朋友,专门收这个,给的价钱绝对公道。”说着,就从兜里掏出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塞到他手里。
当时他只觉得金牙热心,没多想就收下了,直到昨天三大爷把他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说:“金牙那小子,满脑子都是钱,他介绍的人能靠谱?你爷爷的书,说不定是宝贝,可别让人坑了。”那时候他还半信半疑,直到今早老太太也提起“金牙精明”,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两件事根本不是巧合。金牙早知道爷爷有旧书,又借着“介绍买家”的由头接近他,说不定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砂锅里的梨汤开始冒泡,陈默赶紧把火调小,盖上锅盖。他靠在灶台边,从兜里掏出那个小布包——里面装着老太太给的川贝和陈皮,布料是洗得发白的粗棉布,边角缝着细密的针脚。他捏着布包,心里暖烘烘的,又想起老太太说的“晓燕表哥做古玩生意”。晓燕是他的发小,住在隔壁院,小时候两人常一起在院里爬树、掏鸟窝,晓燕的表哥他也见过几次,是个戴眼镜的斯文男人,说话做事都很稳重。或许,找他问问爷爷的书,真能比金牙介绍的人靠谱。
他又摸出兜里的小本子,翻开第一页,上面记着三大爷给的卦辞:“水来土掩,静则不危”。当时三大爷摇着卦签,说这卦辞是提醒他“遇事别慌,稳住心神”,他还觉得是老人家迷信,现在想来,这话竟和老太太说的“慢走防跌跤”不谋而合。奶奶的咳嗽、爷爷的旧书、金牙的地址、三大爷的卦、老太太的偏方,这些原本零散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样,被“人心”这根线串了起来,让他突然明白:院里的人看似和善,实则各有心思,老周抠门,说不定早就盯着爷爷的书想捡便宜;金牙精明,一门心思要从中捞好处;只有老太太和三大爷,是真心为他着想。
“咳……咳……”里屋传来奶奶的咳嗽声,陈默连忙掀开锅盖,用勺子舀起一点梨汤,吹凉后尝了尝。甜中带着淡淡的药香,不苦,正适合奶奶的口味。他把梨汤盛进瓷碗里,端着走进里屋。奶奶靠在床头,看见他进来,勉强笑了笑:“药煎好了?”“是梨汤,老太太给的方子,您尝尝。”陈默扶着奶奶坐起来,把碗递到她手里。奶奶小口喝着梨汤,眼角慢慢湿润了:“还是老太太心细,知道我怕苦。”
看着奶奶喝梨汤的样子,陈默心里更踏实了。他坐在床边,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奶奶,等周末我带晓燕去找她表哥,问问爷爷的书到底值多少钱,省得金牙他们骗我。”奶奶点点头,握住他的手:“你爷爷要是还在,肯定也会让你这么做。他这辈子最看重‘实在’,但实在也得辨是非,别让人把你当傻子。”
梨汤喝完了,陈默把碗收走,回到厨房收拾灶台。他把砂锅洗干净,放在案板上,又把老太太给的布包叠好,放进抽屉里。这时,他瞥见窗台上的旧书箱——那是爷爷生前用的,现在里面放着爷爷留下的十几本旧书,还有一些老照片。他走过去,轻轻打开箱子,拿起一本泛黄的《论语》,封面上有爷爷的签名,字迹和老太太写偏方的字迹很像,都是一笔一划,透着认真。
他忽然想起金牙那天说的话:“你爷爷的书,说不定是民国的,能值不少钱。”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才觉得不对劲——金牙怎么知道书是民国的?他从来没跟金牙提过书的年代。难道金牙早就看过这些书?还是从别人那里打听来的?一连串的疑问在他心里冒出来,让他更加确定,不能轻易相信金牙的话。
收拾完厨房,陈默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拿出小本子,在上面写下:“周末找晓燕表哥问书价;不给金牙和老周看爸爸的书;每天给奶奶炖梨汤。”写完后,他把小本子放进兜里,心里的主意越来越清晰。老太太和三大爷的话像两颗定心丸,让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慌乱,而是知道该一步步怎么做。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地板上,暖洋洋的。陈默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里的老槐树。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像是爸爸在跟他说话。他深吸一口气,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照顾好奶奶,弄清楚爸爸旧书的真相,不让金牙和老周的算计得逞,也不辜负老太太和三大爷的好意。
这时,他想起老太太说的“慢工出细活”,觉得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炖梨汤,也适用于眼下的事。不管是奶奶的病,还是爸爸的书,都急不得,得慢慢来,一步一步走稳了,才能守住该守的东西。他摸了摸兜里的布包和小本子,转身往里屋走去——奶奶该午休了,他得去看看奶奶睡得好不好。
喜欢四合院:京门地下世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京门地下世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