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归农”联盟紧锣密鼓地谋划未来发展战略,试图抓住时机、填补东明集团崩溃留下的部分市场空白时,新的、强大的挑战者,已经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然登场,迅速瓜分着东明留下的遗产,并对“归农”联盟形成了合围之势。
首先出现的,是国内那家以互联网电商起家、拥有恐怖流量和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一直大力布局生鲜和农业领域的巨头——“云海集团”。
云海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线上流量入口、高效的仓配物流体系和似乎永不枯竭的资本,迅速推出了一个名为“云农计划”的方案。
其模式表面上看与东明集团的“孵化计划”有几分相似,都强调“赋能”,但其内核更加互联网化、更加数据驱动,强调“算法选品”、“流量精准灌溉”、“供应链极致效率”和“用户画像深度运营”。
他们开出的条件同样诱人:承诺给予入选项目“云海”主站黄金位置的流量倾斜、共享其覆盖全国的智能仓储网络、并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生产指导和销售预测。
几乎就在“云农计划”宣布的同时,另一家具有深厚国际背景、专注于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大型跨国商社“嘉谷国际”,也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加大了对中国国内优质农产品源地和特色品牌的直接投资和控制力度。
其出手更为阔绰,且拥有将产品销往全球高端市场和渠道的强大能力,对于不少渴望提升品牌溢价、追求出口利润的农业项目和地区政府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嘉谷”带来的,是“国际化标准”、“全球市场视野”和“高端品牌形象”的诱惑。
这两股强大的新势力,从不同维度切入,使得原本因东明倒塌而略显混乱的市场竞争格局,瞬间变得更加复杂、立体和激烈。
“云海”代表着极致的效率、流量和规模效应,试图用互联网逻辑重塑农业价值链;
“嘉谷”代表着高端、国际化和品牌溢价,试图掌控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
他们都迅速将目光投向了“归农”联盟内那些经过市场验证、拥有独特产品和品牌故事的优质成员,纷纷抛出了比以往更加优厚、但也可能隐藏着更深控制欲的“合作”橄榄枝。
联盟内部,刚刚因战胜强敌而平息的波澜,再次被这些新的、巨大的诱惑和选择所搅动。
一些成员在面对“云海”许诺的爆发式销量增长,或者“嘉谷”带来的品牌提升和出口利润时,开始出现了明显的犹豫、观望和内心的挣扎。
虽然陈飞和苏小倩在联盟内部一再强调保持独立自主、维护联盟共同价值的重要性,但在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巨大利益和发展前景面前,理想和情怀的凝聚力,第一次受到了严峻的现实考验。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决定联盟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上,“归农”平台自身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也因为用户量和订单量在魏东明事件后的爆发式、井喷式增长,而彻底暴露并急剧恶化。
平台原有的、基于初期快速搭建的技术架构,开始不堪重负,频繁出现页面卡顿崩溃、下单支付失败、库存数据不同步、物流信息延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用户体验断崖式下跌,客服渠道被愤怒和抱怨的用户挤爆。
技术团队虽然日夜加班地进行紧急扩容和打补丁式的优化,但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似乎永远赶不上业务增长和问题爆发的速度,整个平台的技术底座摇摇欲坠。
“我们必须进行彻底的技术架构重构和核心系统升级!这已经不是修修补补能解决的了!”外聘的资深技术顾问在进行了全面诊断后,给出了沉重而明确的诊断书,“但这意味着需要投入一大笔至少千万级别的资金、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过程中存在极高的业务中断和数据迁移风险。这相当于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更换发动机和底盘。”
资金,这个始终制约“归农”发展的紧箍咒,再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狠地收紧。
虽然之前有林静的天使投资、部分政府的专项扶持以及刚刚完成的一轮面向理念相合投资人的小规模融资,但要应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如此庞大的技术升级、同时还要支撑联盟的快速扩张需求,这些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甚至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陈飞不得不开始认真地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一轮规模更大、面向更广泛投资群体的A轮融资,以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然而,资本的引入,本身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
如何能在引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加快联盟建设步伐的同时,又能牢牢保持“归农”联盟的初心、价值观和掌控权,不被资本的力量再次绑架、扭曲甚至异化?这成为了摆在陈飞面前最棘手、最考验其智慧和定力的难题。
上一次拒绝“云海”的收购是理念的胜利,但这一次面对资金饥渴,联盟内部还会有那样的共识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想在风口起飞的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想在风口起飞的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