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微波炉?”张飞看着图纸,表情古怪。
自己这修理站,快成废旧微波炉回收中心了。
而且,用CPU散热器当核心模块?这都哪跟哪啊!
但系统给出的方案,每一步都清晰明确,甚至连线圈绕制的匝数、线径,以及谐振模块需要打磨到的特定尺寸和形状,都分毫不差。
仿佛经过无数次计算,确保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也能达成目标。
死马当活马医吧!
他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在废品堆里翻找。
很快,第二台报废微波炉被拆解,磁控管和高压电容被取下。
然后是从一堆废旧电脑主机里拆出来的各种CPU散热器,他挑选了一个纯铜底、鳍片密集的。
接着是各种规格的漆包线,粗细不一,有些还是从旧变压器里拆出来的。
工作台上再次变得一片狼藉。
绕制线圈是个精细活,尤其是系统要求的那几种不同规格、不同匝数的线圈,精度要求很高。
他没有专业的绕线机,只能依靠一个自制的简易夹具和一双稳定的手。
精神必须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匝数不对或者排列不紧密,就可能影响最终生成的电磁场特性。
汗水顺着鼻尖滴落,他也顾不上擦。
失败了两次,拆了重来之后,第一个符合要求的线圈终于成型。
接着是改造CPU散热器。
系统要求将底座打磨成一个非常特定的、带有微妙曲率的凹面,并且对表面光洁度有要求。
他只能用最细的砂纸,沾着机油,一点点手工打磨,凭借着手感和系统的微调提示,反复修正。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和耗时。
他的指尖被磨破了皮,火辣辣地疼。
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继续打磨。
当最后一个线圈绕制完成,谐振模块也打磨到系统认可的标准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
他顾不上休息,按照图纸,开始将这些部件组装起来。
磁控管、电容、线圈、谐振模块、控制电路……一个个零件被仔细地焊接、固定在一起。
最终成型的东西,看起来比之前的原子级修复焊枪更加怪异和复杂。
像一个由各种电子垃圾强行拼凑起来的科学怪人,布满了线圈和散热片,后面拖着粗大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根经过初步修复强化的J-10主梁,放置在线圈中央的工作区域内。
接通电源。
控制板上几个LED灯依次亮起,发出幽幽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按照系统提示,缓缓调整输出功率和频率。
一阵比原子级修复焊枪工作时更低沉、但能量感更足的“嗡——”声响起。
工作区域内的空气,似乎开始微微扭曲,光线穿过时都产生了细微的折射变化。
那根主梁表面,原本内敛的金属光泽,开始以一种缓慢但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深邃,隐隐泛出一种类似星辰般的细微闪点。
仿佛有无数微小的晶体,在能量场的引导下,正在进行着有序的排列和生长。
同时,他能闻到一股极其微弱的、类似臭氧的味道,这是空气中氮氧分子在能量场作用下被激活的表现。
这些活性粒子,正如同系统所说,在渗入金属晶格的间隙,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期间,张飞紧紧盯着控制板上的参数,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能量场失控,把这根宝贵的基材直接给崩了。
当系统提示【强化完成】时,他立刻切断了电源。
那低沉的嗡鸣声消失,修理站内恢复了寂静。
他迫不及待地走上前,仔细检查那根主梁。
外观上看,变化似乎不大,只是颜色更深邃了些,那些星辰般的闪点在不那么明亮的光线下几乎看不见。
但他用手触摸,能感觉到一种更加致密、更加冰冷的质感。
他找来工具,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锉刀尝试性地锉了一下边缘,感觉极其费力,留下的痕迹非常浅。
用重物悬挂进行简易的弯折测试,主梁表现出的抗弯强度远超之前。
虽然没有专业设备进行精确测量,但凭经验和手感,他确信这根主梁的性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结构单元强度,已达到‘应龙’主梁设计最低要求的105.3%。符合使用标准。】
系统的确认提示,让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成功了!
靠着这东拼西凑的“垃圾”设备,他真的实现了材料性能的跨越式提升!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感涌上心头。
他抚摸着这根冰冷而坚韧的主梁,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被强行赋予的强大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根梁,这是他叩开未来科技大门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窗外,天色已经蒙蒙亮。
新的一天开始了。
张飞虽然疲惫,但眼神雪亮。
主梁材料的难题解决了,但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其他结构件的强化、隐身涂层的制备、能源核心、传动系统……
每一关都不会轻松。
但他此刻信心倍增。
有系统在,有这双还能折腾的手在,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他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和手腕,目光投向工作台上其他的J-10零件,以及那桶已经准备好的吸波材料前驱体。
“下一个,该轮到你们了。”
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疲惫与兴奋的弧度。
战斗,才刚刚开始。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