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陈远准时醒来。窗外细雨绵绵,给南都市蒙上了一层薄纱。他揉了揉眉心,昨夜文昌殿中处理苏怀瑾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此刻却要面对新一天的工作。
手机里已经堆积了数条未读消息。林薇发来晚餐的地点和时间,母亲询问周末是否回家吃饭,科室的小王提醒今天上午要开非遗展演筹备会,还有钱副局长转发的一条消息:小陈,今天省文旅厅的领导要来调研,你准备一下汇报材料。
陈远深吸一口气,迅速起身。他先给林薇回了句一定准时到,然后一边洗漱一边在脑海里梳理今天的工作安排。这种在两个世界间切换的生活,他已经渐渐习惯,但偶尔还是会感到一丝恍惚。
第一节:俗务缠身
上午九点,文旅局会议室。
这次非遗展演,我们要突出南都特色,展现文化自信。钱副局长坐在主位,手指轻敲桌面,陈主任,你先说说整体方案。
陈远打开准备好的PPT,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当他提到生漆夹纻技艺展示环节时,钱副局长突然打断:
这个项目是不是太冷门了?观众能看懂吗?不如换成更热闹的舞狮或者剪纸。
陈远想起昨夜在文昌殿中看到的,石守拙老人那期盼传承的眼神,沉吟片刻道:钱局,生漆夹纻是我市独有的非遗技艺,现在只剩石守拙老师一人掌握。这次展演可能是让这门技艺重获新生的好机会。
就一个人?那万一出了状况怎么办?钱副局长皱眉。
石老师最近身体好转,还收了个徒弟。陈远平静地说,而且,我们可以配合展板和解说,让观众了解这项技艺的价值。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最终,钱副局长摆了摆手:那就先保留,但如果效果不好,下次就要换掉。
散会后,小王凑过来低声道:陈主任,刚才您太冒险了。钱局明显是想把这个名额留给他外甥女的现代舞。
陈远整理着文件,头也不抬:非遗展演,首先要对得起二字。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投入到省厅领导调研的准备工作之中。翻阅资料时,他注意到一份关于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文件,里面提到了几款正在青少年中流行的网络游戏。这让他想起昨夜在大学城看到的那一幕——不少学子的文运之光被浮躁之气沾染。
陈主任,省厅领导提前到了!小王急匆匆推门而入。
陈远立即起身,拿起准备好的材料往外走。在走廊里,他遇见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苏怀瑾。这位作家正与局里的文艺处处长交谈,神色比昨夜在文昌殿中看到的要轻松许多。
陈主任,文艺处长介绍道,这位是苏怀瑾老师,来谈作品入选南都文丛的事。
苏怀瑾上前握手:陈主任,久仰。听说您在推动民间工艺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陈远看着眼前这位昨夜才被自己赐福的作家,心中泛起一丝奇异的感觉。这就是文昌帝君与凡世最直接的交汇点——他既在暗中守护文运,又在明处推动文化事业。
苏老师客气了,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陈远得体地回应。
简单的寒暄后,陈远匆匆赶往会议室。省厅领导的调研持续了整个上午,他对答如流,将南都市的文化工作汇报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但在汇报过程中,他注意到钱副局长几次打断他的发言,刻意强调自己在某些项目中的重要指导。
第二节:文运暗涌
午休时间,陈远独自在办公室整理文件。窗外雨势渐大,敲打着玻璃窗。他闭上眼,稍作休息,神念却不自觉地向四周延伸。
通过《功德簿》的感应,他看到了石守拙正在工作坊里指导李慕远调制生漆;林素问在新设备的帮助下准确诊断出了一位老人的早期病症;赵青山的护林队正在雨中巡逻;苏怀瑾在出版社与编辑相谈甚欢......
这些善行光点比之前更加明亮,彼此之间似乎产生了微妙的联系。更令他惊喜的是,他感应到苏怀瑾的那位老友已经兑现了援助,苏妻的手术很成功。而一位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偶然读到了苏怀瑾早年的作品,正在撰写一篇重新评价其文学价值的文章。
福缘道统,果然精妙。陈远在心中暗叹。
然而,他也注意到了一些不和谐的波动。在大学城方向,几处原本明亮的文运之光正在变得黯淡,被一股灰黑色的气息缠绕。那是学术不端和急功近利的气息。
特别是一个叫杨学明的研究生,为了发表论文,正在篡改实验数据。另一个叫孙雨的大四学生,为了争取保研名额,正在暗中诋毁竞争对手。
《功德簿》显化:这些学子本有不错的文运根基,却被现实压力和环境所迫,正在走向歧路。若不及时引导,不仅个人前途堪忧,还会污染整个学术环境。
陈远眉头微蹙。这些情况比苏怀瑾的困境更加棘手,因为这些学子尚未定型,可塑性更强,但也更容易被误导。
他正思索间,突然被敲门声惊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科级帝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科级帝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