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的结业典礼,在雷鸣般的掌声和无数道复杂目光的聚焦中落下帷幕。李双林的名字,伴随着“破格提名”的光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江阳市的官场圈层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他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祝贺与寒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审视、嫉妒,乃至不易察觉的敌意。
他没有在市区多做停留,婉拒了几位同学的庆贺邀约。归心似箭,并非为了那镇党委书记的宝座,而是为了那片他倾注了心血、承载着承诺的土地,以及那些在明里暗里等待着他的人们。
司机小刘早已在党校门口等候,见到李双林出来,这个憨厚的汉子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小跑着迎上来,接过他手中简单的行李。
“书记!恭喜您!学成归来,又高升了!”小刘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眼神里满是崇敬。
李双林笑着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辛苦了,小刘。家里……都还好吧?”他拉开车门,坐进副驾,这个习惯从他在青云镇上任伊始就一直保持着,让小刘感觉格外亲近。
“都好!大家都盼着您回来主持大局呢!”小刘一边熟练地启动车子,驶入车流,一边兴奋地说道,“您不知道,镇上听说您要正式当书记了,好多老百姓都自发说要来欢迎您呢!”
李双林心中微暖,但脸上并未表露过多喜悦,只是淡淡道:“工作是大家干的,成绩是集体的。我们回去,是要接着干活,不是去享受欢呼的。”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返回清源县的高速公路上。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都市的繁华渐次被郊野的绿色取代。李双林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看似平静,大脑却在高速运转。破格提名的兴奋感早已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临战前的冷静与审慎。他深知,位置越高,盯着你的眼睛就越多,脚下的路也越发如履薄冰。
他拿出手机,没有先看那些祝贺的信息,而是直接点开了清源县本地的论坛和一些社交媒体群组。直觉告诉他,风平浪静之下,必有暗流涌动。
果然!
在几个本地活跃度较高的论坛和贴吧里,他已经看到了一些悄然冒头、指向性明确的帖子。标题看似客观探讨,实则暗藏机锋:
《“破格”背后的思考:论年轻干部的快车道与稳定性》
《青云镇“地震”之后,是涅盘重生还是隐患深种?》
《起底“明星书记”李双林:改革猛药下的得与失》
《警惕!政治投机还是实干兴邦?透视青云镇权力更迭》
点开帖子,内容更是绵里藏针,杀人不见血。发帖人看似站在公允的立场,反复提及并放大李双林在青云镇推行改革过程中引发的“阵痛”:
——“不可否认,李双林同志魄力十足,查处‘鑫盛’、建立信用体系,动作很大。但据部分企业主反映,其手段是否过于激进?是否存在‘一刀切’嫌疑?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是否欠缺周全考虑,导致部分合法经营企业也受到波及,营商环境一度紧张?”
——“王猛案轰动一时,但其背后是否还有未竟之问?案件查处过程中,是否存在扩大化倾向?李双林同志作为当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个人在案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完全经得起推敲?如今其本人获得破格提拔,难免引人遐想。”
——“有基层干部私下表示,李书记工作作风强势,说一不二,在团结班子、听取不同意见方面或有提升空间。长此以往,是否不利于集体决策和班子和谐?”
这些言论,将李双林描绘成一个为了个人政绩不择手段、作风霸道、可能自身也不干净的“酷吏”形象。它们巧妙地避开了李双林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如营商环境实质优化、历史顽疾得到解决、民生实事落地等,而是紧紧抓住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部分既得利益者的不满,进行放大和渲染。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帖子并非空穴来风,行文老练,善于引导舆论,而且传播速度不慢,在一些小圈子里已经开始形成讨论。显然,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铺垫,目的就是在他正式上任前,先给他打上“有争议”、“有污点”的标签,破坏其群众基础和组织印象,为他后续的工作开展设置障碍。
李双林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对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反击来得又快又狠,直接瞄准了他的声誉这个软肋。
他关掉网页,深吸一口气,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拨通了县纪委副书记陈静的电话。电话响了两声就被迅速接起。
“李书记?恭喜啊,党校优等生,破格提名,双喜临门。”陈静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但随即转为严肃,“不过,我猜你这个电话,不是为了听我恭喜的吧?是不是也看到那些苍蝇嗡嗡叫了?”
“陈书记果然明察秋毫。”李双林语气沉静,“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就看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看来,有些人比我们更着急,我人还没到,脏水就先泼过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日惊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