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雪后初晴,总带着一种洗尽铅华的透亮。戍边精神岗的毡布上还凝着未化的冰棱,阳光一照,折射出细碎的光,落在《戍边守护日志》上,把那些稚嫩的字迹衬得愈发清晰。
辰辰一早就带着新小队的孩子们来值班,刚推开门,就看到岗亭门口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上面贴着一张快递单,收件人写着“戍边精神岗全体守岗人”,寄件地址是几千公里外的东北某小学。
“哇,有包裹!”林晓蹦着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抱起包裹,“好像是书!”
孩子们围过来,七手八脚地拆开包裹——里面整齐地码着一摞笔记本,还有一封封叠得方方正正的信,最上面放着一张合影,几十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站在教学楼前,笑容格外灿烂。
“快看看信里写了什么!”辰辰捧着信纸,声音里满是期待。
古丽凑过来,和辰辰一起展开信纸,一笔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亲爱的戍边精神岗的爷爷们、小伙伴们:你们好!我们是东北XX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戍边故事’公众号上看到了你们的故事,被你们守护界碑的样子深深感动……”
原来,这群东北孩子是通过古丽娜扎的公众号了解到戍边精神岗的——他们看了日志本上的字迹、老枪的数字模型,还有风雪中守岗的照片后,特意组织了“给戍边人写封信”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写了信,还把自己的笔记本捐了过来,希望能给南疆的小伙伴们记录故事用。
“我们这里冬天也会下很大的雪,但是从来没有像你们那样,在暴风雪里守护岗亭。”辰辰念着信里的话,“张爷爷说,守护界碑要较真,我们觉得,学习也要较真,以后我们会像你们守护界碑一样,认真读书,长大以后保卫祖国……”
念到这里,辰辰的声音有些哽咽。林晓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自己却红了眼眶:“他们好远啊,却知道我们的故事。”
孩子们一封封地读着信,信里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画了自己想象中的界碑和岗亭,有的写下了长大后想当戍边战士的愿望,还有的问:“格桑花是什么样子的?明年开花的时候,能拍张照片发给我们吗?”
最让孩子们动容的是一封来自留守儿童的信:“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看到你们和老兵爷爷一起守岗,我觉得你们好勇敢。我也会好好照顾爷爷奶奶,就像你们守护界碑一样,守护我的家。”
“我们得给他们回信!”辰辰合上信纸,眼神格外坚定,“要告诉他们界碑的样子,告诉他们老枪的故事,还要把我们的日志念给他们听。”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辰辰负责整理大家的话,古丽找出彩笔,准备在回信里画上岗亭和界碑,林晓则小心翼翼地把东北孩子的照片摆在日志本旁,想让他们的笑容和南疆的故事留在一起。
中午,张明远和王建国来岗亭巡查,看到孩子们围在一起写信,凑过去一看,忍不住笑了:“这是收到远方的来信啦?”
“张爷爷,是东北的小朋友写的!”辰辰举起信纸,“他们说要像我们一样认真,长大保卫祖国。”
张明远接过信纸,戴上老花镜慢慢读着,眼角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好啊,跨越几千里路,咱们的戍边精神,已经飞到东北去了。这信,得好好回,要让孩子们知道,不管在祖国的哪个角落,守护家园的心都是一样的。”
王建国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几枚他亲手打磨的木牌,上面刻着“戍边小卫士”五个字,还刻了小小的界碑图案:“把这个寄给孩子们,就当是咱们的回信礼,告诉他们,他们也是守护精神的小卫士。”
小艾克拜尔得知消息后,特意带着相机赶来,他想把孩子们回信的过程拍下来,发给东北的小学:“让他们看看,他们的信,给咱们的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力量。”
古丽娜扎也赶了过来,帮着孩子们整理信件和笔记本:“我把你们的回信整理成图文,发到公众号上,再附上东北孩子的来信,让更多人看到,这种跨越山海的精神传递,多动人。”
孩子们的回信写得格外认真——辰辰在信里详细描述了界碑的样子:“界碑是青灰色的石头做的,上面刻着‘中国’两个大字,特别有力量。雪后阳光照在上面,会反光,就像在对我们笑。”
古丽画了一幅画,岗亭旁有柠条苗,有红灯笼,还有几个小小的身影在巡逻,旁边写着:“这是我们的戍边精神岗,冬天有雪,夏天有格桑花,我们每天都来值班,不会让岗亭空着。”
林晓则在信里写下了老枪的故事:“老枪有很多‘勋章’,枪托上的凹痕是吓退狼群时磕的,扳机旁的指印是陈峰爷爷常年握枪留下的。现在它有了数字分身,扫码就能看到它的故事,你们也可以扫码看看哦。”
孩子们还特意从日志本上摘抄了几句最动人的话,抄在回信里:“‘岗哨不能空,精神不能断’,这是张爷爷写的;‘守护界碑要较真’,这是我们记在心里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