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安和两个孩子到了县城东街的杨家二进小院时。
孙氏和杨大河见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外孙,欢喜得不知怎么疼才好。
杨冬梅更是像只快活的燕子,围着两个小外甥转悠,沉寂许久的二进院子顿时被童言稚语填满。
可到了晚间安置时,麻烦来了。
任凭外婆怎么柔声哄劝,小姨拿出新做的布老虎,连外公掏出珍藏的拨浪鼓,安安和军军就像长在舅舅腿上似的,
四只小胳膊抱得死紧,小脸埋着,谁拉就跟谁急,眼看金豆子就要决堤。
平安啊,这……孙氏无奈地看着儿子。
杨平安低头瞅了瞅腿上的连体婴,轻叹一声。他弯腰,稳稳地将两个孩子一左一右捞进怀里:娘,今晚就让他们跟我睡。
说来也怪,一挨着舅舅的胸膛,两个小家伙立刻收了声,乖顺地把小脑袋枕在舅舅肩头,仿佛那里是世上最安稳的港湾。
自此,杨平安那间靠倒座房的小屋,正式成了两个小外甥的。
他的板床还算宽敞,挤下一大两小倒也宽松。每晚洗漱完毕,两个香喷喷的小家伙就会手脚并用地爬上舅舅的床,
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乖乖躺好,眼巴巴地等着舅舅。
杨平安心里明镜似的——长期饮用灵泉水和食用空间产出,让这两个孩子的身心发育远超同龄人。
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光是疯玩已不能满足他们飞快成长的脑袋。
于是,每晚睡前的故事会,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
把两个暖烘烘的小团子塞进被窝,杨平安便靠在床头,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讲述那些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事。
他不照本宣科,而是用这个年代孩子能懂的言语,娓娓道来。
讲《三只小猪》,教他们兄弟齐心,踏实肯干,要把房子盖得牢牢的。
讲《小马过河》,让他们知道不能光听别人说道,要自个儿试试深浅。
讲《孙悟空大闹天宫》,那神通广大的猴王、神奇的法宝和热闹的天庭,听得两个小家伙眼睛瞪得溜圆,在被窝里兴奋地蹬着小短腿。
杨平安发现,这两个孩子的专注力和悟性确实惊人。他们能记住故事里拗口的名字比如孙悟空猪八戒,
能明白、这些词儿的意思,甚至会在第二天玩耍时,活灵活现地演绎故事情节。
舅舅,我是孙悟空!看我的金箍棒!安安举着根小木棍虎虎生风。
我是猪八戒!我……我吃馍馍!军军拍着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憨态可掬。
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模样,杨平安心里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
用前世的见识,滋养今生的至亲,护着他们平安喜乐地长大,这或许就是他跨越时空最大的慰藉。
这些故事不仅丰盈了两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更让他们的嘴皮子利索得惊人,时常语出惊人,逗得全家前仰后合。
有了安安和军军这两个小,杨平安的暑假过得格外充实,甚至堪称。
每日清晨,他依旧雷打不动地跟着父亲在院里练拳。只是如今,旁边多了两个小小的观摩者。
安安和军军起初只是好奇地看,很快就有样学样地比划起来,挥舞着小拳头,蹬着小短腿,
嘴里还哼哼哈哈地给自己助威,那可爱模样常让严肃的杨大河破了功,练拳的氛围也轻松活泛许多。
练完拳,杨平安会先照料两个小家伙洗漱、用早饭。
家里水缸早被他掺了灵泉水,米粮菜蔬也多是他想办法弄来的空间产出。
两个孩子在外婆家被养得白白胖胖,小脸红润润的,精神头足得吓人。
上午是他看书习字的时光。他会把两个小家伙带进自己屋,给他们些简单的积木或画本,让他们在跟前玩耍。
得益于长期的灵泉滋养和舅舅的言传身教,安安和军军虽然活泼,但在舅舅研读时,却出奇地安静,
自个儿玩自个儿的,偶尔才凑过来,指着书上的图样好奇发问:舅舅,这是啥?
杨平安总会耐心解答,用浅白的话告诉他们那是拖拉机,那是齿轮,那是星星。
他发现,这两个孩子的记性和悟性确实远超常人,往往说一遍就能记住,还能举一反三。
这让他更坚定了要好好引导他们的念头。
东风项目转入试产优化后,杨平安需亲自到场的时间相对固定,
他会提前跟母亲或四姐打好招呼,请她们帮着看顾孩子。两个小家伙虽然黏舅舅,但也晓得舅舅有要忙,
在外婆或小姨的耐心哄逗下,倒也能安稳待上一阵。
最温馨的还属晚上的故事会。
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仪式。躺在舅舅身边,听那些新奇有趣的故事,是安安和军军一天里最期盼的时刻。
杨平安的故事匣子仿佛取之不尽,从寓言童话到浅显的常识,他都能信手拈来,讲得活色生香。
这日午后,杨平安刚给安安和军军讲完《小蝌蚪找妈妈》,两个小家伙正趴在水缸边,好奇地瞅着里面游动的小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