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杨家峪村早已沉入梦乡,
只有窗外呼啸的北风刮过屋檐,发出呜呜的声响。
杨平安躺在自家小屋温暖的土炕上,意识却沉入了那片只属于他的神秘天地——平安扣空间。
甫一进入,那股熟悉的、令人身心舒畅的生命气息便包裹而来。
空间似乎比刚苏醒时又隐约扩大了一圈,中心那眼灵泉依旧汩汩不息,清澈的泉水汇聚成一小洼,莹莹生辉。
泉眼旁,是他精心打理的黑土地,一畦畦冬小麦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与外界被冰雪覆盖的萧瑟景象截然不同。
旁边还种着他这一年来到处淘换来的苗种,里边有人参,何首乌和一些珍贵的草药,绿油油的,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他的目光掠过这些维系日常的作物,投向了空间更深处。
那里,整齐地码放着二十几个略显陈旧、却质地坚实的铁质箱子。
这些箱子,是当初他在那个深山里发现的、日军撤退时匆忙遗弃的隐秘军火库中,连同内藏之物一并收进来的。
他用意念打开其中一个箱盖,黄澄澄的金条在空间柔和的光线下,反射出沉静而诱人的光芒。
又打开另一个稍小些的箱子,里面是码放整齐的银元,以及一些翡翠镯子、金镶玉的胸针、
成色极好的珍珠项链等珠宝首饰,在寂静的空间里散发着幽光。
最让他留心的是那几个用特制木箱妥善存放的卷轴和几件青铜器、瓷器。
他小心地“展开”一幅山水画,笔墨苍润,气韵生动。
他知道,这些历经战火幸存下来的古董字画,不仅是惊人的财富,更是文化的传承,其长远价值,或许远超旁边的黄白之物。
看着这方寸之地内积累的“山海”,一股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自豪感在杨平安胸中激荡。
前世,他活了二十八年,是个无牵无挂的孤儿。
住在城市冰冷的出租屋里,风里雨里骑着电驴送外卖,银行卡里的数字永远单薄,最大的念想就是多接几单,却不知赚了钱又能与谁分享。
那种刻入骨髓的孤独与漂泊,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填补的空洞。
而这一世,一切都不同了。
他有了家。
有虽然伤病缠身却坚毅如山的父亲杨大河,有勤劳善良、默默支撑家庭的母亲孙氏,有四个真心疼爱他、呵护他的姐姐。
爹的身体在他的灵泉水调理下,暗疾渐消;娘肩上的重担似乎轻了些;大姐春燕嫁了可靠的王营长;
二姐夏荷成了文艺兵,也找到了归宿;三姐秋月在县机械厂当了工人;四姐冬梅也能安心在学校读书。
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家,因为他这个意外而来的灵魂,正一点点被扶正,变得稳固而充满希望。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有能力为姐姐们铺就更安稳的路。
当初发现那日军遗留的军火库,他没有贪图那“发现者”的虚名和可能的风险,
而是顺势将其中最容易变现且不易追查的硬通货(金银珠宝)和文物的箱子收入空间,
同时将那军火库的存在以及清理的功劳,借着大姐新婚回门的机会,送给了当营长的大姐夫王建国。
这份“新婚礼物”足够厚重,足以让大姐杨春燕在王建国心里的地位稳固。
如今,二姐杨夏荷嫁给了沈向西。沈家背景深厚,他虽不完全清楚具体到了哪一层,但从沈向西年纪轻轻就当上团长看。
寻常财物入不了沈家的眼,反而可能显得俗气。于是,他选择了那瓶掺了灵泉、精心炮制的“药酒”。
这东西看似寻常,却能直击像沈老爷子那样功勋卓着、必然满身旧伤的老革命家最核心的需求——健康。
这份“新婚礼物”看似轻巧,却蕴含着对二姐未来在沈家地位的深远考量,其潜在的价值和可能带来的无形庇护,远比几根金条更为重要。
“这一世,真的值了。”杨平安低声喟叹,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心底那种被亲情填满的暖流和脚踏实地的归属感,是前世的他做梦都不敢想的。
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他有了血脉相连的亲人,有了需要他用尽全力去守护的温暖港湾,也有了守护他们的能力和资源。
弥补前世的缺憾吗?
是的,他正在这么做,而且会做得更好。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些装满财富的箱子和那洼灵泉。
灵泉和空间是最大的依仗,必须慎之又慎。
药酒之事,效果似乎好得有些出乎意料,这让他更加警醒。
日后必须更加谨慎,即便是帮助家人,也要找到最稳妥、最不引人怀疑的方式。
至于这些黄金珠宝和古董,在眼下这个年代,更是绝对不能见光。
它们是底牌,是家族未来的保障,需要静静地蛰伏,等待合适的时机。
他现在要做的,是继续利用自己对大势的模糊“先知”,结合空间的能力,稳扎稳打地提升这个家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