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姐姐们……放心吧,有我在,咱们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杨平安在心中默默立誓。守护好这个家,让每一个家人都能平安喜乐,这就是他这一世新生最郑重的承诺,也是对前世所有遗憾最彻底的弥补。
意识从空间中退出,他缓缓睁开眼,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北风,心里却是一片宁静温暖。他拉了拉身上的棉被,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期盼和满满的干劲儿,沉沉睡去。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杨平安便精神抖擞地起身。冬日的寒气透过窗缝钻进来,他却丝毫不觉得冷,体内仿佛有股暖流在涌动,那是灵泉长期滋养和心中充满希望的结果。
他像往常一样,先是悄无声息地往家里的大水缸里滴入几滴灵泉水。
这一年多来,这已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正是这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让父亲杨大河的身体得以缓慢却坚定地好转,
让母亲和姐姐们的体质、气色都远超常人,容颜愈发秀丽。
这是他能给家人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守护。
吃过早饭,母亲孙氏和四姐冬梅收拾着碗筷,父亲杨大河坐在院里,就着晨光慢慢活动着手脚,脸色红润,眼神也有了光彩。
“爹,今天感觉咋样?”杨平安走过去,顺手拿起旁边的扫帚,帮着清扫院子。
“好,好着呢!”杨大河声音洪亮,带着笑意,“这身上啊,一天比一天松快,往年这时候,这老寒腿早就闹腾上了,
今年愣是没啥感觉!平安啊,你弄回来的那些草药,泡水喝还真管用!”他只当是儿子不知从哪弄来的偏方起了作用。
杨平安笑了笑,没多解释。他用的草药不过是掩人耳目,真正的功臣是灵泉。“管用就好,您按时喝着。”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生产队队长的喊声:“大河哥,在家不?商量个事儿!”
来人是生产队长杨满囤,论起来还是本家的一个远房堂叔。
他进门先跟杨大河打了招呼,看到杨平安,也笑着点了点头。
如今村里谁不知道,杨大河家这个差点没了的小儿子,醒来后就跟开了窍似的,
虽然年纪小,但说话办事都透着股沉稳劲儿,家里日子也眼看着红火起来。
“他满囤叔,啥事?”杨大河招呼他坐下。
杨满囤搓了搓手,脸上带着愁容:“唉,还不是为了明年春耕的种子和肥的事儿。
今年收成也就那样,队里留的种不算顶好,化肥更是紧俏货,咱这偏远地方,指标少得可怜。
我这心里头没底啊,怕耽误了明年的收成。”
杨大河听了也皱起眉头,这是关系到全村人口粮的大事。
一旁的杨平安心中一动。
他空间里那些长势极好的稻子和小麦,再过一阵就能收获了,无论是留作种子还是作为额外的粮食来源,都是极好的。
而且,他依稀记得,就在明后年,一种适合本地土壤的土法沤肥技术会被推广开来,他或许可以借着“从书上看到”的名义,提前“提醒”一下。
他放下扫帚,走过去,语气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看似不经意的提议:
“满囤叔,我前些天去公社,听人闲聊,好像别的地方有种土法子沤肥,效果听说不错,就是费点功夫。
要不,我回头找找相关的书看看?还有,种子的事儿,咱们能不能跟公社再争取争取,或者看看附近哪个大队有好的,咱们拿东西跟人换点?”
杨满囤眼睛一亮,看向杨平安:“平安认得字,会看书?好啊!你要真能找到那沤肥的好法子,那可是给队里立大功了!
种子的事儿,我再跑跑公社,想想办法。”
杨平安腼腆地笑了笑:“我也就瞎看看,不一定成。反正试试呗,总比干着急强。”
“对,试试好,试试好!”杨满囤像是抓住了根稻草,又跟杨大河聊了几句,便急匆匆地走了,显然是去琢磨换种子的事了。
等杨满囤走远,杨大河看着儿子,目光里带着赞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平安,你现在是越来越有主意了。”
杨平安扶住父亲的胳膊,帮他慢慢站起来活动:
“爹,咱家日子好过了,我也盼着咱村都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这话说得朴实,却让杨大河心中感慨万千,
只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心也宽。
接下来的几天,杨平安借着去公社中学找四姐冬梅(名义上是关心姐姐学习,实则是处理一些空间里产出的少量草药或野味)的机会,
或是去废品收购站“淘书”的由头,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
他当然知道具体方法,但需要一个合理的来源。
同时,他意识在空间里,更加细心地照料那些稻子,小麦和草药。
空间里产出的人参和何首乌,年份在外界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但他并不急于大量出手。
怀璧其罪的道理他懂,偶尔拿出一株品相一般的,通过可靠的渠道换些紧俏的票证和现金,慢慢改善家里的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