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投资”的迅猛发展,像一台悄然启动的印钞机,为林逸的团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日益厚重的商业护甲。然而,林逸并未沉溺于资本的游戏中,他深知,无论是商业博弈还是应对“清道夫”,其根基都在于他自身那独一无二的“万物BUG系统”。
能力的提升和漏洞的发掘,永远是第一要务。
这天清晨,林逸正准备前往新成立的“洞察投资”办公室——位于市中心顶级写字楼的一整层,由秦青鸾免费提供,既是办公场所,也是一层极佳的身份伪装。他像往常一样,坐进由赵刚精心改装过、具备基础防弹和反追踪功能的轿车。
司机是赵刚通过特殊渠道招募的,背景干净,驾驶技术过硬。然而,早高峰的城市交通如同患上了动脉硬化,车辆寸步难行,被死死地堵在了一条主干道上。司机无奈地看着前方一眼望不到头的红色尾灯,习以为常地叹了口气。
林逸靠在舒适的后座上,并未焦急。他习惯性地在脑海中与系统沟通,并非为了解决眼前的拥堵,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日常的“训练”,尝试用高级数据化视角去观察和分析这座城市庞大而复杂的交通网络。
“系统,扫描当前区域交通流状态,是否存在可利用的规则层面【漏洞】?”
这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如同程序员会习惯性地检查代码是否有优化空间。然而,系统的回应却让他精神一振。
【指令收到。开始扫描局部交通网络规则……】
【扫描中……分析参数:实时车流量、信号灯控制逻辑、道路容量、驾驶员行为模式均值、突发事件(事故/管制)……】
【发现复合型规则漏洞:【城市实时交通数据流延迟与路径依赖认知盲区漏洞】】
【漏洞描述:】
数据延迟: 城市交通指挥中心接收各路段传感器数据、处理并生成全局路况图,存在约3-5分钟的固有延迟。公众通过导航APP获取的“实时”路况,实际上是基于这份延迟数据。
路径依赖认知盲区: 绝大多数驾驶员(包括导航系统算法)在选择路径时,严重依赖历史数据和常规经验,倾向于选择“众所周知”的主干道或高速路,而对一些路况复杂、需要频繁转弯但实际通行效率更高的次级道路、小巷形成集体性忽视,形成“认知盲区”。
规则叠加效应: 数据延迟使得指挥中心和导航系统无法及时反映因突发状况导致的、短暂的“非主干道效率反超”窗口期。而路径依赖则使得即使存在这样的窗口期,也鲜有车辆会利用。
【漏洞利用方式:** 结合实时数据(超越公共数据延迟)与高级路径算法(打破认知盲区),计算出真正意义上的“当前时刻最优路径”。**
林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个漏洞并非物理规则的错误,而是信息流与群体行为模式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效率陷阱”。对于普通人甚至现有的智能导航系统而言,这几乎是无解的。但对于能窥破规则,并且拥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他而言,这却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捷径”!
“调出城市电子地图,最高权限。”林逸对前排隐藏的通讯器说道,连接的是基地里的赵刚。
“收到,逸哥!”赵刚的声音立刻传来,车载中控屏上瞬间显示出密密麻麻、包含各种实时传感器数据(由赵刚通过特殊手段获取,比公共数据更快更全)的城市交通详图。
林逸深吸一口气,高级数据化视角全力开启!
刹那间,他眼中的地图不再是静止的平面,而是化作了无数流动的数据洪流!代表车辆的光点如同血液细胞在血管中移动,信号灯的控制逻辑以清晰的脉冲波形显示,道路的通行能力以不同颜色标识出饱和度,而那些因数据延迟尚未被标记的、刚刚发生的微小事故或管制,也以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规则扰动”形式,被他敏锐地捕捉到!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处理着这些海量信息,高级数据化视角赋予他的强大信息处理与逻辑推演能力展露无遗。他无视了那些被红色和深黄色覆盖、看似快捷的主干道,目光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那些被绿色和浅黄色覆盖、路网复杂但此刻却潜力巨大的次级道路和小巷。
一条条看似迂回、违背常规认知的路线,在他脑海中迅速生成、模拟、优化。他综合考虑了路口等待时间、转弯难度、潜在突发点、甚至红绿灯周期(数据化视角能模糊推演其变化规律)!
不到十秒钟,一条蜿蜒曲折,如同城市脉络毛细血管般的蓝色路径,被清晰地标注在了车载屏幕上。
“按照这条路线走。”林逸对司机说道。
司机看着屏幕上那条几乎绕了一个大圈、穿行于他从未听说过的小街巷的路线,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老板,这……这看起来更绕啊,而且这些小路上次我走过,很堵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物BUG系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万物BUG系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