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子回来?”姑姑沈玉芝捕捉到了关键信息,“那……那他回来住哪儿?干什么?”
“谁知道呢!”沈建国没好气地说,“爹妈都不在了,老房子也破败得不成样子。他要是真回来,还不是得靠我们这几个哥哥姐姐?他自己能有什么营生?带着个半大小子,更是拖累。”话语里充满了对这个小弟的不看好和潜在的负担感。
这个话题让饭桌上的气氛稍微沉闷了一下。一个即将回归的、带着唯一男孙的、落魄的小叔,给这个刚刚还在调侃“女儿国”的家族,带来了一丝新的、不确定的变量。
沈雯晴安静地听着,小口啜饮着果汁。她对这个小叔沈向东几乎没什么印象,上辈子似乎也接触极少。但听到“带着儿子回来”,她心里微微一动。一个失婚、失意、带着年幼儿子投奔兄长的男人,他的归来,或许会在本就微妙的家族关系中,再投入一颗新的石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气氛在短暂的沉闷后,又重新被沈建国和沈保国引导回对沈卫国农场的“关心”上。二伯沈保国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唉声叹气起来:“唉,还是卫国你有魄力啊!像我们,守着个铁匠铺,眼看是越来越不行了。现在谁还来打农具?都是买现成的。接点零星的加工件订单,也是有一单没一单的,挣不了几个钱,糊口都难。”他搓着手,面露愁容,“哪像你,搞这么大场面,未来可期啊!以后要是真发达了,可不能忘了拉你二哥一把。我这家里,还有丽雪要上学,将来嫁人……开销大着呢!”
大伯沈建国也顺势说道:“是啊卫国,你这农场要是搞起来了,肯定需要不少人手吧?管理、协调、后勤……方方面面。咱们自家人,总比外人信得过。你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活儿,能关照一下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就是想安排人进去。
沈卫国被兄弟俩这么一“托付”,责任感油然而生,加上酒精作用和刚刚被捧高的情绪,胸脯一拍:“大哥二哥放心!咱们是亲兄弟,骨头连着筋!有我沈卫国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兄弟们!等农场步入正轨,需要人的时候,肯定先紧着自家人!有财一起发!”他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家族顶梁柱”、带领全家致富的角色幻想里。
白玲在一旁听得眉头紧锁,心里火气直往上冒,忍不住在桌下又狠狠踩了沈卫国一脚。沈卫国吃痛,“嘶”了一声,这才稍微清醒了点,意识到自己话说得太满,含糊地补充道:“不过……这刚开始,千头万绪,困难也多,贷款压力也大……一步步来,一步步来……”
为了转移话题,也或许是真的想听听女儿的看法,带着几分炫耀和寻求认同的心态,沈卫国转头看向一直安静吃饭的沈雯晴,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些:“雯晴啊,你读书多,脑子活,有见识。你说说,依你看,爸这农场要是真搞起来了,往后啊,你大伯二伯他们,干点啥能跟着沾点光,赚点踏实钱?”
一时间,桌上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沈雯晴身上。大人们带着好奇、审视,甚至一丝不以为意,想听听这个半大孩子,这个刚刚经历了巨大变化的“女儿”,能说出什么高见。孩子们也安静下来,看向她。
沈雯晴感受到那些目光,平静地放下筷子,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回父亲那带着酒意和期待的脸上,声音清晰而平稳,听不出什么波澜:“爸,农场规模起来后,伴随的必然是季节工和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人聚集起来,最基本、最稳定的需求就是吃和用。”
她顿了顿,给众人一个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所以,围绕着这些人的日常需求,做些配套的营生,风险小,收益稳定。比如,养猪、放羊,提供肉食;或者利用农场产生的作物秸秆、下脚料,搞点食用菌种植,比如平菇、香菇,供应食堂和市集。这些副业,需求会很大,见效也相对快。”
她话音刚落,大伯沈建国的脸色就微微沉了一下,显然想起了不愉快的往事。“放羊?”他像是被针扎了一下,语气有些生硬,带着明显的抵触,“哼,别提放羊!以前妈为了逼我上进,就把家里那几十只羊扔给我,风吹日晒的,跟个野人似的……这活儿,又脏又累,没啥出息!”他显然对放羊这种活计充满了心理阴影,觉得既辛苦又丢面子,与他想象中的“沾光”相去甚远。
二伯沈保国则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嘴角甚至撇了撇。他心里还惦记着那个看似来钱更快的矿权,总觉得那才是能一夜暴富的门路,养猪种蘑菇?小打小闹,能赚几个辛苦钱?他想要的,是等沈卫国农场搞好了,资金宽裕了,能支持他再去活动矿权,或者到时候直接入股分红,那才叫赚钱。铁匠铺的没落让他焦虑,但他依然看不上这种“伺候畜生和泥土”的营生。
沈雯晴将两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并不意外,她早就料到他们会是这种态度。她接着说道,语气依旧平稳:“如果觉得搞养殖种植投入精力多,又辛苦,那么,做流通和供应也可以。本质上还是服务于聚集起来的人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了前妻别追,我已嫁人生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了前妻别追,我已嫁人生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