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赵王马是哪个?
众护卫面面相觑,一时摸不着头脑。
邓去疾跟在张昊身边时间长了,对那些莫名其妙的言语天然免疫,挑着车厢草帘怒斥:
“都愣着作甚?!”
符保和陈朝先这才反应过来,恁多人堵在官道上可不行,赶紧让手下把抬棺告状的百姓驱赶到路边,严加看管起来。
张昊吼一嗓子,发觉那些拦路喊冤者表情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麻木,心里顿时一沉。
不管这些人是否受人指使,诉状上的内容十有八九是真,此事一时半会儿恐难善了。
下马把缰绳丢给符保,翻阅那些诉状,内容大同小异,多是简单陈述籍贯,以及失去田地房屋因由,告状之人都是归德府睢州考城百姓。
其中只有一份署名冯疙瘩的状子还算正规,先列原告信息、案由、事实经过、被告和证人名单,最后是原告和代书签字画押,代书之人不仅署名,还注明了所在的书铺名称,明确身份和执业地点,符合时下律条和代书行业规范。
这份状子文字端正,言辞犀利,称得上枪刀不见铁,杀人不见血,多半出自讼棍之手。
询问老牛,得知考城在开封东,约百里,走水路很快,他琢磨片刻,觉得此案有搞头。
状子上说考城县令岑君尧弃官跑球了,因避罪弃官而逃者,自古就有,一点也不稀奇。
他在野鸡岗遭遇山贼剪径,与睢陈兵备道有关,考城是睢州辖下,此去可以一探究竟。
而且他去洛阳需要武力保障,插手睢陈兵备道的借口送上门,弃之可惜,值得去一趟。
还有,此案矛头直指周王,若能获得确凿证据,再送给蔡巡抚,必然能加深盟友关系!
“谁是冯疙瘩?”
“俺,俺叫冯疙瘩。”
那个带头拦路喊冤的孝子应声答道。
再看那些喊冤的百姓,个个衣衫褴褛,还有抱着奶娃子、枯瘦如柴的妇人,张昊叹口气,派一个护卫去雇船,考城县在黄河边,坐船最快。
状子递给坐在骡车轿厢里的邓去疾,取笔给蔡巡抚写信,将此事简单叙述一回。
顺便含蓄地将世子被杀和拦路喊冤事件联系起来,建议老蔡给周王提醒一下下,小心奸人暗算,并保证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云云。
书信交给一个护卫,踩镫上马,不忘敲诈:
“告诉抚台,一切尽在掌握,嗯、再借二十个丁壮来。”
拦路喊冤的百姓得知巡按老爷要去考城,倒是听话得很,抬上棺材,跟着车队去渡口。
顺流而下很快,若非夜航危险,当夜就能到,四艘河船在仪封泊了一夜,次早就到了考城黄泥岗渡口。
众人下船,迤逦穿过黄泛区,走了大约个把时辰,破烂小县城已然在望。
“老爷,两个家伙借口拉屎,顺着老河沟跑了二里地。”
符保策马过来,朝后面指了指。
奸人自己跳出来是好事嘛,张昊笑道:
“看紧些,一个都不能少。”
考城是黄河边上的一个穷县,市井面貌稍微比兰阳好些,楼宇三五座,规模最大的建筑是龙王庙,其次才是县衙。
所谓巡按治所,不过是县衙旁边一个锁着小门的院落,岑县令跑路,张御史当然要住县衙。
他给符保使个眼色,径直进来县衙正堂,短衣夹袄坐上油漆斑驳的大公座。
侍卫送来茶水,衙鼓咚咚敲响,难免想起自己的焦先生,算算时间,老东西早就应该到了。
都说池浅王八多,一点不假,眨眼之间,堂下竟然聚了三十多人,院子里也是人头攒动。
“邸报到了没?本官都察院中州道监察御史张昊,赵丰年点卯,未到者即日免职清退!”
堂上气氛瞬间变得肃杀,落针可闻。
廊下护卫老赵上堂应诺,从一个灰袍老头手里夺过名册,从腰间牛皮袋取出炭笔,扯开嗓子念名开唱。
“谢连举!谢、听到名字答到!否则视为除名,我不说第二遍。”
“谢连举!”
“到、到。”
堂左一个肥胖家伙拱手连声应答。
“彭家宽!”
“到!”
随着一声声连续不断的应答,点卯很快告终,老赵呈上名册。
“回老爷,全衙官吏四十五人,实到三十九人,隶役人等不在此册。”
张昊对坐在书吏案后的邓去疾道:
“招募十五到四十岁丁壮,免本身差徭,给安家银十两,月银一两,鞍马器械悉从官给。
凡本县户籍,附籍,以及落户本地两年以上的农户,前来县衙登记领取农具种子。
本县田产三十亩以上者,限十日内补上历年拖欠钱粮,三十亩以下者,拖欠全免。
凡举报贪赃枉法、蓄养亡命、欺行霸市等奸徒恶迹者,一经查实,赏银五十两。
岑君尧、洪广志诸人即日革职除名,通告下发全县各乡里甲和集市关津。”
接着对堂下众人道:
“即刻起,官吏全部下乡催收拖欠,收不上来,你们以后不用再回衙门了,三班、驿递、医学、教谕、阴阳照常,退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