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医保局大楼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墙上“廉政建设推进会”的红色横幅衬得室内气氛庄重,却又因前排几位患者代表的 presence 添了几分暖意——那是半年前被医保腐败牵连的清河县村民,今天特意被邀请来旁听。
陈谨坐在发言席旁,指尖轻轻摩挲着桌角那本《医保干部廉政教育手册》,封面“民生为本,廉政为根”八个字是他亲手题写的。他抬眼望向台下,看到林晓正和市医保局的年轻干部低声交流,姑娘穿着一身干练的藏蓝西装,比半年前查办张志强案时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想起当初她抱着史料在党史研究室找自己请教的模样,陈谨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下面请省医保反腐专项顾问陈谨同志发言。”主持人的声音落下,陈谨起身走到话筒前。他没有急着念稿子,而是先看向台下的患者代表——李大爷坐在第一排,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药盒,正是当初被强制多开的硝苯地平片。
“在座的有医保干部,有医院代表,还有几位老百姓——李大爷,上个月回访时,您说现在开药不用再堆半间屋了,是吧?”陈谨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会议室每个角落。李大爷愣了愣,随即用力点头,声音有些发颤:“是!现在医生按天开,每月就几十块钱,报销还方便,再也不用为了买药发愁了!”
陈谨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场:“我今天不想讲大道理,就想说说‘救命钱’这三个字。”他拿起桌上的医保基金报表,指尖点在“1.3亿元挽回损失”的数字上,“当初查张志强案时,我们在他办公室搜出50万现金,那是多少老人的降压药钱?古县的刘大妈,为了凑够多开药的钱,把给孙子买书包的钱都挪了——医保基金不是账本上的数字,是老百姓的命。”
说到这儿,陈谨的声音顿了顿,想起收到匿名信那天,党史研究室的晨光落在“谢谢您,让滨海的天又蓝了”那行字上的温度。“有人问我,从纪委到党史研究室,又到医保反腐顾问,为啥总揪着这些‘小事’不放?”他看向林晓,眼神里带着期许,“因为反腐不是抓几个贪官就完了,不是一阵风刮过就停了——它是李大爷不用堆药的踏实,是刘大妈报销时不用跑断腿的省心,是得守住一辈子的本分。”
台下响起掌声,李大爷用力拍着巴掌,眼眶红了。林晓看着陈谨的背影,想起当初他教自己“查民生案要贴地走”,想起他熬夜整理的医保腐败史料,心里暖烘烘的——这才是纪检人该有的样子,不是凶神恶煞的办案机器,是揣着老百姓的难处往前走的人。
陈谨坐下后,林晓拿起平板电脑走上台。屏幕上跳出的图表清晰地显示着数据:“近半年,全市医保违规案件同比下降70%,其中‘过量开药’‘高价采购’这类问题下降了82%。”她指向另一组数据,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更值得高兴的是,民众举报量虽然比去年少了40%,但有效线索占比从35%提升到了78%——这说明老百姓不是不监督了,是相信我们能把事办好,不用再反复举报了。”
“林组长,我问个问题!”后排一位社区医院的医生举手,“现在处方审核严了,会不会影响慢性病患者拿药?比如行动不便的老人,总不能每月都跑医院吧?”
林晓笑了笑,早有准备:“我们已经推出‘长处方’试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经专家评估后可以开3个月的药,但必须通过家庭医生随访确认用药情况——既不让老人跑腿,也不让‘多开药’有可乘之机。”她顿了顿,想起王丽护士长说的“医生得有良心”,补充道,“其实最关键的不是审核多严,是咱们医生心里得装着患者,别把处方当‘赚钱工具’。”
医生点点头坐下,会议室里的气氛更热络了。推进会结束后,参会人员陆续离开,李大爷特意走到陈谨和林晓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红枣:“自家树上结的,不值钱,你们别嫌弃——要不是你们,我这老骨头还得被药钱压着。”
陈谨接过布包,红枣的香气扑鼻而来,他想起前作查办远盛案时,村民送的那筐土鸡蛋——老百姓的感谢从来都这么实在,不是锦旗匾额,是揣在怀里的热乎东西。“大爷,这红枣我们收下,您的心意我们更得收下。”他攥着布包,“以后有啥医保问题,直接打公示牌上的电话,准有人管。”
林晓送陈谨到电梯口,电梯门快关时,陈谨突然说:“晓啊,以后不管坐到啥位置,别忘喽,咱们办案子不是为了立功,是为了让老百姓敢看病、敢吃药。”
林晓用力点头:“陈主任,我记着了,一辈子都记着。”
电梯门关上,林晓转身往楼下走。刚出医保局大楼,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匿名举报”——这是专案组专门设的举报专线。她按下接听键,把手机贴在耳边,脚步停在台阶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反腐深渊回响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反腐深渊回响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