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刚刚从江南平乱归来,正意气风发的沈归,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这柄为帝国解决了燃眉之急的金融利剑,竟会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第一把刀,而且,挥刀之人,还是刚刚被陛下亲自从天牢中请出的“法圣”!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面对宋慈那不偏不倚、只问法度的锐利眼神,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就连一向以智计过人、处变不惊着称的“鬼才谋主”徐元,此刻眉头也紧紧锁起。
他深知宋慈此举并非党争,而是出于一个纯粹法家门徒的执念——国之大事,岂能无法度为凭依?
沈归的“江南宝钞”,虽解了国库之危,安定了江南之心,但从法理上讲,确实是开了一个“于法无据”的危险先河。
今日能为国发钞,明日便可能有人借此敛财,长此以往,国法何在?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汇聚到了那高踞于御案之后,始终一言不发的年轻帝王身上。
一边,是为帝国立下不世之功的理财奇才;另一边,是刚刚被天幕认证、即将为帝国重铸法度之魂的国之栋梁。
这道题,看似比京师血战时那“斩与不斩”的抉择要小,实则更为棘手,因为它直指一个新生王朝的根本——究竟是人治,还是法治?
是为解一时之危而便宜行事,还是为万世开太平而立不易之规?
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将看到一场龙颜大怒,或是无奈的和稀泥。
然而,李景的反应,却再一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在长达数十息的、令人窒息的沉寂之后,李景,笑了。
不是冷笑,不是怒极反笑,而是一种充满了欣慰与赞赏的朗声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于法无据,动摇国本’!”
笑声回荡在空旷的殿内,瞬间击碎了那紧张的氛围。
李景缓缓从御案后站起,亲自走下御阶,在那一众惊愕的目光注视下,竟亲手从宋慈手中接过了那份足以引发朝堂地震的奏章。
他没有看奏章的内容,只是目光灼灼地看着眼前这位须发皆白,脊梁却挺得笔直如枪的老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赞赏。
“宋公,可知朕为何而笑?”
不等宋慈回答,李景便转身面向众臣,声音洪亮,掷地有声:“朕笑,是因为我大舜,终于有了一位敢于直面皇权,不畏权贵,只问法度的‘法魂’!朕笑,是因为朕的内阁,朕的朝堂,正需要先生这般敢于直言、能够为帝国立下万世规矩的脊梁!”
他顿了顿,将那份奏章重重地拍在徐元面前的桌案上,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贯耳!
“然,宋公此状,虽言之凿凿,却只说对了一半!”
“沈卿发行宝钞,解江南之危,救万民于水火,功在社稷,何罪之有?!”
“今日之错,非沈卿之过,更非宋公之过,而是我大舜沿用前朝旧律,未能与时俱进,法度滞后之过!”
李景的话,如同拨云见日,瞬间让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直接将问题的核心,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不再是沈归与宋慈的个人对错之争,而是新时代的需求,与旧法度之间的根本矛盾!
李景缓缓踱步,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位心腹重臣的脸,声音变得深沉而又充满了力量。
“诸位爱卿,朕自斩断龙脉,平定妖乱之后,便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天道已变,灵气枯竭,此乃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我等赖以生存的天地法则都已经改变,难道我等治理国家,安抚万民的人道之法,就不该随之而变吗?”
“旧法,已死!新章,当立!”
“朕今日,便借宋公这份奏章,于此宣布朕筹谋已久的新政!”
李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一种超越了时代的光芒。
“朕决定,正式成立——皇家科学院!”
“科学院,不归六部,不入内阁,由朕亲自掌管!其职能,非是寻章摘句,亦非吟诗作对,而是要为我大舜,重新探寻这个世界运转的根本法则,为我大舜的万世基业,立下全新的‘天理’与‘人道’!”
此言一出,满殿皆寂,落针可闻!
皇家科学院?
这是何等大胆的构想!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李景已然开始擘画他那宏伟的蓝图。
“科学院,下设四部,以应天、地、人、法四道!”
“第一部,为‘律法部’!由宋慈宋公,亲任首席大学士!狄梁狄公为副!朕命你二人,即刻起,以《大舜律》为蓝本,结合当下国情,编纂我大舜第一部《经济法典》,为‘宝钞’正名,为商贸立规!朕要让天下财富的每一次流转,都有法可依,有律可循!”
宋慈浑身剧震,他那双锐利的眼眸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
他状告沈归,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却未曾想,竟换来了陛下如此的信任与重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