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的瞬间,李晟的身躯猛地一震。
李宥......那可是他的父皇,也是他毕生的榜样!
“来人。”
李晟的声音沉稳,“搬设御案、锦墩,朕与诸位爱卿,在此地一同观天幕,听听这后世之音。”
于是,一个奇异的画面出现了。
在大舜王朝的政治心脏,皇帝与百官在露天之下,仰望苍穹,如同观看一场盛大的皮影戏。
转眼间,数月光阴悄然而过。
那神秘的天幕,也并未如昙花一现般消逝。
它似乎有着某种规律,每隔半月或是数月左右,便会出现一次。
从一开始的全民震动、惶惶不安,到如今,大舜的子民们已经渐渐习以为常。
朝廷甚至为此编印了《天幕纪闻》,由官方解读天幕内容,并张贴布告,安抚百姓,言明天幕中人乃是后世子孙,以史为鉴,并无祸心。
于是,天幕从一场可能引发恐慌的神迹,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共享的娱乐消遣。
每逢天幕降临之日,茶馆酒肆便会座无虚席,说书先生们将天幕盘点过的内容编成评书,说得是口沫横飞。
贩夫走卒们则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三五成群,指着天空议论纷纷,猜测着下一个被盘点的会是哪位先帝。
而这一日,又到了天幕出现的时间。
近来政务清简,李晟的心情也如这初夏的天气一般,格外晴朗。
他特邀一众大臣与两位皇子,同赴庆颐园,共赏天幕。
庆颐园,是集天下山水之大成的皇家园林。
园内引活水成湖,堆山石为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派恬淡雅致。
其有一座分水亭,四面来风,水汽氤氲,是夏日驱散暑气的绝佳去处。
宫女太监们早已将一切布置妥当。
沁着凉意的梨花木桌椅,铺着细腻柔软的冰褥。桌案之上,荔枝葡萄等瓜果浸在冰水里;精致的琉璃盏中盛着消暑的酸梅汤,还有荷花酥、云片糕等一应点心。
......
皇城西京的郊外,一座不大的土坯茅屋,静立在田垄之间,这便是李景的住处。
天还未亮,他早已挑着一担菜,赶往菜市口。
他需得抢占一个好摊位,才能将精心侍弄的蔬菜卖个好价钱。
李景种的韭葱,叶片肥厚,绿得仿佛能滴出水来,茎秆则白嫩如玉,散发着一股辛辣的香气。
这都是他以稀薄灵气悄然滋养的结果,品质自然远超旁人。
不到天蒙蒙亮,他摊前的蔬菜便被抢购一空。
心情大好的李景,奢侈地绕道去了皇城南门的早点铺子,买了三根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
对于他这种普通百姓来说,油条已是难得的美味。
平日卖菜的钱,除了糊口,所余无几,十天半月放纵这一回解解馋,便是天大的享受。
此刻,刚刚浇完菜地的李景,正坐在茅屋门口那棵老槐树的浓荫下。
一口油条,一口米粥,食物带来的满足感,让他惬意地眯起了眼睛。
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的几亩薄田,那些挂着新鲜水珠的蔬菜,是他如今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在菜地旁一处特意开辟出的小土垄上,几株看似杂草的枯黄色植物,正迎风摇曳。
看到这几株植物,李景脸上的笑意愈发浓厚,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远胜于吃到油条的百倍。
这是他清晨赶集时,在路边无意中发现的金鳞草。
这草看着不起眼,却是炼制辅助修炼丹药“黄灵丹”的主药。
在这个灵气匮乏的世界,任何一点能助益修行的草药都珍贵无比。
李景斜倚着树干,环视着自己拥有的一切:一间茅屋,几亩薄田。
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
“如此,甚好。”李景心中一片宁静。
他想起了自己这一世那素未谋面的便宜父亲,虽然穿越过来时,双亲已经亡故,但凭着这具躯体残存的记忆,李景多少还能有一些了解。
他的父亲名叫李昭,因为承露令的原因被贬为庶民。
说起承露令,李景内心对它有些复杂的情感。
显吉五年,世宗推行「承露令」,规定嫡长子降等袭爵,其余子嗣一概贬为庶民,仅保留一些象征性待遇。
这一国策,如同一张巨大的筛网,将无数旁支宗室从国家的肌体上无情地筛了出去。
而李景的高祖父,正是世宗的亲弟弟——晋王李泰。
当爵位传到李景的爷爷李业手中时,只剩下镇国将军的虚衔与六十顷田产。
若无意外,他的父亲李昭本还能承袭一个辅国将军的爵位,勉强维持体面。
但隆德元年,仁宗初即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精简开支颁布了《宗禄递减法》,旁支宗室三代后不再世袭爵位,需自谋生路。
这一政策宛如晴天霹雳,致使李昭无爵可袭,沦为了闲散宗室。
虽然没了爵位和王府,但依仗剩余田产的租种,李昭当个地主乡绅绰绰有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