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十二月朔日,长安未央宫温室殿。
殿内暖炉烧得正旺,驱散了深冬的凛冽寒气,空气中弥漫着上等松炭的清香。巨大的山河舆图前,王康身着玄色常服,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地扫过司隶那片刚刚被重新涂上象征汉室正统的明黄色区域。脚步声自殿外廊下响起,由远及近,沉稳而清晰。
“启禀主公,议郎卫臻,奉召觐见。”殿门郎官高声通传。
“宣。”王康的声音平稳无波,转过身来。
殿门开启,卫臻身着那身庄重的玄色使臣礼服,步履沉稳地踏入这象征西北最高权柄的殿堂。他目光沉静,不卑不亢,对着御阶之上的王康,深深一揖到底:“议郎卫臻,奉魏公曹丞相之命,拜见晋国公!”
“公振快快请起!”王康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热情,甚至亲自向前虚扶一步。他脸上堆满真挚的笑容,快步走下御阶,竟一把扶住了卫臻的手臂,将他搀起。“一别经年,公振风采更胜往昔!自陈留一别,孤辗转朔方、并州,每每念及元嗣公(卫兹)当年谆谆教诲与慷慨援手,未尝不感慨万千,心潮难平!今日得见元嗣公麒麟儿,睹人思人,恍如昨日!快,赐座!上茶!”
这番超乎寻常的亲热与抬举,让卫臻心中微凛,面上却只能做出感动状,连声道:“晋公厚爱,臻惶恐!先父微末之举,晋公竟铭记至今,此等重情重义,臻感佩五内!”
侍者迅速搬来锦墩,奉上热气腾腾的香茗。王康拉着卫臻的手,如同久别重逢的故交子侄,一同落座。他详细询问了卫臻母亲的身体状况(卫兹遗孀尚在陈留),卫氏宗族的近况,言语间充满了对陈留旧地的追忆和对卫兹深切的缅怀。殿内气氛一时显得温情脉脉,仿佛此次会面,只为叙旧而来。
然而,当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此行的使命时,卫臻深吸一口气,正色拱手道:“晋公,臻此次奉魏公之命前来,实为天下苍生计,为社稷安宁谋。魏公深感连年征战,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实非国家之福。故痛定思痛,决心奉天子还都洛阳,将司隶之地尽数还政于天子,以示尊奉汉室、息兵安民之诚!更愿与晋公重开互市,互通有无,永结盟好,共扶汉室!此乃魏公亲笔国书与互市条款草案,恳请晋公过目!”说罢,将早已准备好的国书与厚厚一卷互市条款草案恭敬呈上。
王康脸上的笑容未减,眼中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他接过国书与草案,并未立刻展开,只是随意地放在身旁的案几上,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面。
“奉天子还都洛阳……嗯,曹孟德此举,倒也算识得大体。”王康的语气听不出褒贬,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洛阳乃汉家旧都,天子归位,名正言顺。孤身为汉臣,自当上表,恭贺圣驾回銮。”他轻描淡写地将归还司隶、迁都洛阳这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定了性,仿佛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礼仪。
随即,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卫臻脸上,笑容更加和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至于互市之事嘛……公振,你远道而来,为的是两国邦交,为的是元嗣公当年所念之天下太平!这份苦心,孤岂能不成全?孤与元嗣公情同半师,公振你便是孤的兄弟!你的请求,孤……允了!”
卫臻心中猛地一松,巨大的喜悦几乎冲上眉梢,他立刻起身,欲要大礼拜谢:“晋公深明大义,泽被苍生!臻代魏公,代中原万千黎庶,叩谢……”
“诶!”王康却再次伸手拦住他,将他按回座位,脸上的笑容愈发深邃,甚至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亲昵,“公振何须行此大礼?此乃孤应尽之义!不过……”
这个“不过”,让卫臻的心瞬间又提了起来。
王康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带着追忆与感慨:“公振啊,孤每每念及当年在陈留,元嗣公对孤的提携照拂,便觉时光飞逝,物是人非。今日见你,英姿勃发,颇有元嗣公遗风,孤心甚慰!长安乃天下中枢,文华荟萃,孤幕府之中,正需公振这般熟稔中原、深明大义、且与孤有通家之谊的贤才襄助!孤意已决!”
他放下茶盏,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君王的决断:“奏请天子,封卫臻为安亭侯!晋大将军幕府从事中郎!秩比二千石!即刻生效!公振,你便留在长安,襄助孤处理军国机要!至于回复魏公之事……”他随意地挥了挥手,“自有礼曹官员持孤手令,随你的副使返回许昌复命即可!至于公振你的家眷,孤即刻派人前往陈留,妥善接来长安团聚!想必曹孟德念在元嗣公的份上,定会玉成此事,不会让你夫妻父子天各一方!”
轰!
王康这一连串的安排,如同惊雷般在卫臻脑中炸响!封侯!授大将军幕府要职(从事中郎乃幕府核心文职,参赞机要,地位显赫)!强留长安!还要接走家眷!这哪里是答应议和?这分明是将他卫臻扣为人质!将他卫氏一族牢牢攥在手心!更以“通家之谊”的名义,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其手段之高明狠辣,心思之缜密深沉,令人不寒而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末三国路》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