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廿五,长安未央宫温室殿。
连日的阴霾终于被秋阳刺破,光柱斜斜穿过高窗,落在殿中巨大的山河舆图上,益州那块新被朱砂狠狠涂抹过的区域,尤为刺眼。空气里还残留着前日摔碎玉盏的冷冽气息,以及一种无声的、亟待爆发的张力。
王康背对殿门,负手立于舆图前。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那片刺目的朱红上,而是反复逡巡于武都与汉中之间那片犬牙交错的群山。阳光照亮了他半边沉毅的面庞,另一半则隐在深沉的阴影里,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文和之计,乃釜底抽薪。”王康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没有前日的暴怒,只余下淬火般的冷硬,“张任、严颜,这两枚钉子,必须钉死在刘备的心口,让他寝食难安!程昱。”
“臣在!”程昱应声出列,手中已捧着一份刚拟好的密令。
“军情司蜀中诸站,全力打通与张任、严颜的联络通道,不惜代价!粮秣、军械、强弩、情报,他们要多少,就给多少。孤只有一个要求,”王康霍然转身,目光如鹰隼般攫住程昱,“让阆中、江州,成为刘备的流血泥潭!让他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喏!臣即刻发出,确保万无一失!”程昱肃然领命,将密令小心纳入袖中。
“法正!”
“臣在!”法正躬身。
“给孙策的信,孤要你亲自执笔。言辞需刚柔并济。先痛斥刘备背信弃义,夺同宗基业,禽兽不如!再点明荆州空虚,关羽独木难支。告诉他,孤的船弩军械,武关粮道,皆可为其进取荆州所用!他取荆州之日,便是晋吴永结盟好之时!”王康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把这块肥肉,明明白白悬在他眼前!信使,选最善言辞、熟知江东内情之人,三日内必须出发!”
“臣遵旨!定让孙伯符,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法正眼中精光一闪,深知此信的分量,关乎能否点燃孙刘之间那层窗台纸。
部署完这两条阴狠的毒计,王康的目光再次投向舆图上的西部边陲,武都与汉中如同两扇铁门,死死扼守着入蜀的咽喉和防备西羌的通道。“武都郡,锁陇南,护入蜀之咽喉,西接羌氐,东连汉中,不容有失。”他沉声道,“传旨:擢中垒营校尉赵平为扬威将军,即刻赴任武都郡!命其新编镇军三营——战兵营两营,骑兵营一营,驻守武都全境!”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兵员,从禁军抽调久经战阵的老卒为骨干,辅以武都本地屯田军精锐!汉中庞德处,同样新编三营战兵营,加强米仓道、金牛道诸隘口防务,防备刘备自益州北窥!兵曹!”
兵曹掾赵俨早已捧着厚厚一叠名册和舆图候在阶下,闻声立刻趋前数步,躬身道:“臣在!”
“拟定新编六营镇军番号,及七营校尉人选!镇军番号,依旧制命名。校尉人选,”王康的目光扫过赵俨手中名册,“由兵曹先行初核,列出堪用者名单,孤亲自点将!今日申时之前,名单必须呈至孤案头!中垒营乃禁军核心,其校尉人选,更要慎之又慎!”
“臣领旨!必不负大将军重托!”赵俨肃然应诺,捧着那叠承载着无数人前程与西线安危的名册,躬身退下,步履匆匆。温室殿内,只剩下王康与几位核心谋臣,以及那份巨大的、无声诉说着天下棋局的舆图。阳光移动,照亮了汉中与武都之间那片沉默的山河。
---
申时初刻,兵曹掾赵俨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温室殿门前,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显是片刻未歇。他身后两名佐吏,小心翼翼地抬着一张巨大的硬木托盘,上面整齐摆放着数卷摊开的帛书名册,以及一幅详细标注了武都、汉中诸县及关隘的舆图。
“禀大将军,兵曹奉谕,已拟定武都三营、汉中三营新编镇军番号,并初核校尉备选名单二十八人,恭请大将军圣裁!”赵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在空旷的大殿中响起。
王康从巨大的舆图前转过身,目光如电:“念。”
“喏!”赵俨深吸一口气,展开最上面一份帛书,声音清晰洪亮:
“武都郡新编镇军三营:
下辨营(战兵营,驻郡治下辨城,扼守入蜀要道);
河池营(战兵营,驻河池县,屏障西北,震慑羌氐);
武都骑营(骑兵营,驻羌道,控祁山道北口,机动驰援)!”
他停顿一下,见王康微微颔首,并无异议,才继续道:“汉中郡庞德将军麾下新增三营:
安阳营(战兵营,驻安阳,策应郡治);
沔阳营(战兵营,驻沔阳,锁沔水通道,协防米仓道);
房陵营(战兵营,驻房陵,护汉江流域)!”
番号皆以驻地县名命名,简洁有力。
王康的目光投向那份密密麻麻写满名字和简要履历的备选名册。赵俨会意,立刻将名册双手奉上。王康接过,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殿内落针可闻,只有帛书翻动的轻微沙沙声。他的目光锐利如刀,在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上停留、审视、权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