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他的手指在几个名字上重重一点:“武都三营校尉:河池营,杨丰(字伯阳,生年179年,凉州汉阳人,豪侠出身,以勇力及熟悉陇西羌情着称);下辨营,韩进(字子锐,生年181年,金城韩氏子弟,韩遂族侄,归顺后于讲武堂丙科魁首,通晓山地战);武都骑营,胡奋(字玄威,生年195年,安定临泾人,胡遵次子,少年英锐,骑射精熟,曾随父参与北疆扫荡)。”
赵俨迅速提笔记录。
王康的手指继续下移:“汉中庞德处三营:安阳营,郭配(字仲南,生年177年,太原阳曲人,郭缊次子,郭淮之弟,性沉毅,晓兵事,曾任禁军部曲督);沔阳营,胡广(字公渊,生年193年,安定临泾人,胡遵长子,讲武堂乙科前列,随徐晃参与博望守城战,颇有胆略);房陵营,马秋(字伯瞻,生年193年,右扶风茂陵人,马超长子,少习武艺,弓马娴熟,熟悉西凉及羌地情势)。”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那份单独列出的中垒营校尉备选名册上,手指停在了一个名字上:“中垒营,乃拱卫中军之铁壁,非忠勇沉毅者不可任。文钦(字仲若,生年180年,沛国谯人,原曹军军司马,博望之战力竭被俘,仰慕大将军威德,诚心归顺,熟知曹军战法,勇力过人,曾于阵前手刃三卒),就是他了。”
六个新营校尉,一个核心禁军营校尉,王康一一点出,干脆利落。赵俨飞快地记录完毕,心中暗凛,大将军对各家将门子弟及降将的履历、能力、背景了如指掌,取舍之间,既考虑了平衡,更着眼于实才与忠诚。
“拟诏,即刻下发。命赵平、庞德加紧整训,兵曹、工曹、仓曹全力保障兵员、甲械、粮秣,一月之内,六营新军需成军布防!”王康将名册递还赵俨,语气不容置疑。
“臣遵旨!”赵俨躬身领命,捧着那份决定了七人命运和西线防务的名册,肃然退出。
王康的目光再次投向东南方向,江东孙策那块标记。“礼曹孙乾何在?”他沉声问道。
早已候在殿角的礼曹掾孙乾立刻趋前:“臣在!”
“遣得力干员,持孤亲笔信及贺礼,速赴江东武昌,面呈吴公孙策!”王康走到御案后,提笔蘸墨,亲自书写,“信中需着重三点:其一,重申晋吴姻亲之好,永为盟邦;其二,告知孙夫人于三日前在长安平安诞育麟儿,母子康健,孤为世子取名‘王棣’,取‘棠棣之花,兄弟和睦’之意,此乃晋吴血脉相连之吉兆!其三,”王康笔锋一顿,墨迹深沉,“相约共击背信之贼刘备!荆州空虚,天赐良机于伯符!我晋国愿开放武关粮道,并…出售一批军械,襄助其成此大业!”
孙乾心领神会:“臣明白!必选能言善辩、熟知江东之人为使,定将大将军联姻之喜、共击之诚,晓谕吴公!”
王康写完信,加盖晋国公金印,交予孙乾:“还有一事。着金曹徐岳,清点库中屯田军汰换之旧式皮札甲十五万领!身甲、臂甲、腿甲、胸甲、背甲、肩甲、头盔,务必完整成套!按每领四千五百钱定价。另,挑选河西健马两千匹,按市价七成,一并售予江东!”
孙乾微微一惊,这个折扣可谓巨大,他谨慎问道:“大将军,此价…是否过低?恐引非议。”
王康冷笑一声,手指敲了敲案上那份关于江东博望战后窘迫军备的密报:“孙伯符在博望原野,把老本都赔进去了!他缺的不是钱,是能立刻武装士卒、稳定军心的甲胄战马!四千五百钱一套精制皮甲,他转手武装起数万兵马,这笔账,他算得清!此乃雪中送炭,亦是…催他出兵之薪火!让徐岳去谈,底线是四千二百钱,两千匹马七折已是底线。江东的铜、粮、乃至水战俘获的曹军战船,皆可作价抵充!”
“喏!臣与金曹定当办妥!”孙乾彻底明白了王康的深意,这是用实实在在的军资,给孙策递上一把捅向刘备后背的快刀,同时也将江东更深地绑上对抗刘备的战车。
---
十月初三,武昌吴公府邸。
来自长安的晋国使节,礼曹从事张温,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他恭敬地呈上王康的亲笔信函和一份长长的礼单,上面除了恭贺孙夫人生子的奇珍异宝,最扎眼的是那批军械的数目与价目。
孙策展开王康的信,看到“王棣”之名及“兄弟和睦”之语时,刚毅的眉宇间掠过一丝柔和。然而当目光扫到“共击荆州”、“开放武关粮道”及那份军售清单时,他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他放下信,看向张温,眼神锐利如刀:“晋公美意,策心领了。只是这皮甲四千五百钱一领之价…似乎比市面新甲还高出些许?”
侍立一旁的鲁肃眉头微蹙,已然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张温从容一揖,笑容可掬:“吴公明鉴。此虽为汰换之甲,然皆是我晋军匠作营精心打制,甲片叠压密实,皮革鞣制坚韧,绝非寻常皮甲可比。更难得是十五万领甲胄部件完整成套,立时可装备大军!吴公试想,若从无到有赶制如此巨量皮甲,所费钱粮、时日几何?博望战后,江东勇士亟待重披坚甲,重振军威啊!至于战马,河西健马,七折之价,已是晋公念及姻亲,格外破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