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七月庚子(公元211年8月16日),长安未央宫西暖阁。窗外秋蝉声嘶力竭,室内却弥漫着战后特有的、沉淀下来的肃杀与算计。博望抚恤的惊涛与实物赏赐的巨浪稍平,王康的目光已投向更辽阔的棋局。
“袁曹受创,三五年内无力大举。”王康指尖划过巨大的舆图,停在荆襄与江东的交界,“孙策、刘备虽败,根基未损,尤其刘备,诸葛亮非易与之辈。博望一战,四国合纵虽破,然怨隙已深,若任其喘息勾结,终是心腹之患。”
程昱颔首,枯瘦的手指捻着稀疏的胡须:“主公明见。当趁其惊魂未定,行分化之策。吴楚虽新败,然孙策性烈,刘备隐忍,其隙可乘。尤以吴国,世子妃母族在彼,乃天然纽带。”
“正合孤意。”王康眼中锐光一闪,“礼曹孙乾听令!”
“臣在!”孙乾出列躬身。
“着你遴选干员,分赴武昌、江陵!持孤亲笔信与吴国公孙策、楚国公刘备。”王康声音沉稳,“信中需言明三点:其一,博望兵戈,乃四国联军逼我自保,非孤本愿,此战之责,袁曹当负其九!其二,晋国愿与吴、楚消除误会,即刻重开边市!荆北三县边市、南阳湖阳港水市、武关陆市,皆可复通!其三,为表诚意——”王康顿了顿,目光扫过贾诩,贾诩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孤可自苦役营中,择其原属吴楚二国、无大恶且伤残较轻之被俘士卒,各遣返三千人!此六千众,可由其使臣于南阳新野交割领回!”
“臣领旨!”孙乾精神一振。重开边市是实利,遣返战俘是攻心,此策直指孙刘软肋,尤其对刚在博望损兵折将的孙策而言,三千老兵归国,其振奋军心民气之效,恐更胜钱帛。
“另,”王康补充道,“传讯并州,命世子妃孙仁亲笔修书,致其兄吴国公及吴国太夫人!信中需重申孙王姻亲之盟,言明世子湛待其甚厚,并道孤念及姻亲之谊,对江东实无深怨,盼勿为袁曹所惑,重启战端。此信,着礼曹使臣亲呈孙策案前!”
“诺!臣即刻安排八百里加急,送信至晋阳世子府!”孙乾领命。世子妃孙仁(孙尚香)的亲笔信,其分量远胜官方辞令,是撬动孙策心防最柔软的楔子。
数日后,礼曹精心挑选的两队使团,携带着王康的亲笔国书、盖有晋国公大印的重开关市文书、以及那份包含六千战俘名单的“善意”,在精锐骑队护卫下,分头驰出武关与湖阳港,向着南方的武昌与江陵绝尘而去。
---
江陵,楚国公府。
烛光摇曳,映照着诸葛亮清癯而疲惫的面容。他面前摊开着王康的亲笔信,以及那份详细记录着三千名楚军被俘士卒姓名、籍贯、原属营队的名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博望惨败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
“好一招分化瓦解,攻心为上。”诸葛亮羽扇轻摇,声音带着洞悉世事的冷静,“王承业此信,看似示好,实则字字诛心。将博望之责尽推袁曹,是欲撇清自身,离间我四国残盟。重开边市,是诱之以利。遣返三千战俘……”他修长的手指划过名单上一个个名字,“更是直击我军民思归之心!此三千人归国,其口中所言晋军之威、王康之‘仁’,恐比十万大军更易动摇人心。”
一身常服的刘备坐在主位,眉头紧锁,抚摸着腰间佩剑的剑穗:“军师之意…王康包藏祸心,此议不可受?”
“非也。”诸葛亮微微摇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此乃阳谋,受则利在眼前,暂解燃眉之急;不受,则失将士之心,坐实我楚不顾袍泽之恶名。当受,且要大张旗鼓地受!”
他羽扇指向西面悬挂的益州舆图:“主公,王康经略雍凉并根基已成,挟博望新胜之威,锋芒正盛。其遣使示好,遣返战俘,非畏我,实为稳其新得之南阳,并欲使我无暇北顾!此正是我休养生息,西图益州之天赐良机!”
刘备目光一凝:“西图益州?”
“正是!”诸葛亮声音斩钉截铁,“刘璋闇弱,张松内应,此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王康欲稳南阳,我则示弱于北,结好于东(孙策),倾尽全力向西!夺巴蜀天府之国,据长江上游之险,拥百万之众,积十年之粮!待根基稳固,再观天下之变!此乃高祖据汉中而定三秦之略也!若拘泥于荆襄北境与王康缠斗,徒耗国力,正中其下怀!”
刘备霍然起身,眼中迸发出炽热的光芒,连日来的颓唐一扫而空:“若非军师,备几误大事!就依军师之策!速遣使赴新野,厚谢王康送还袍泽之德!重开边市条款,着简雍仔细商谈,凡粮秣、布帛、药材、驮马等急需之物,皆可大量购入!荆南四郡,全力征兵屯粮!西进之事…请军师即刻着手!”
“亮,敢不从命!”诸葛亮深深一揖,清朗的眉宇间,已为巴蜀山水勾勒出清晰的蓝图。
---
武昌,吴国公府。
孙策重重一拳砸在紫檀木案上,震得笔墨纸砚一阵乱跳。他面色赤红,虬髯戟张,怒视着案上摊开的两封信函。一封是王康官方辞令严谨的国书,另一封,则是他妹妹孙仁(孙尚香)自并州晋阳发来的家书。家书字迹娟秀,语气温婉,细述世子王湛待己之情,晋公府起居之状,字里行间流露出安定之意,更反复提及“兄长安好”、“母亲勿念”、“晋公常念姻亲之谊,嘱妹修书以解误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