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亿!这个数字比抚恤金本身还要巨大,如同巨石投入深潭,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三十亿?!”户曹掾崔琰失声惊呼,他掌管户籍田亩,深知民间财富虽巨,但如此海量抽取,无异于竭泽而渔!“主公!此数额…恐过于庞大!且年息一分,三年便是三分利!到期本息合计三十九亿钱!届时府库如何偿付?若失信于民,则朝廷威信扫地,恐生民变!”
吏曹掾陈宫也出列,忧心忡忡:“主公,此法古未有之!发行债契,虽可解燃眉之急,然民间富户豪强,岂会轻易相信?彼等或疑此为朝廷敛财之新法,钱入府库,便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纵有利息,亦难取信!”
安定太守韦康(代表地方实力派)亦皱眉道:“晋公,此‘安国券’以何为凭?空口白牙,恐难令人信服。若认购者寥寥,非但解不了困,反徒损朝廷威严!”
质疑之声四起,核心便是两点:偿付能力与朝廷信用。如何取信天下?
这时,招贤馆祭酒贾诩捋着稀疏的胡须,缓缓出列,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精光:“诸公所虑,皆在情理。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老朽以为,欲取信天下,必以国之重器为质!何物为天下之利薮,人所共求?盐!铁!”
“盐铁?”众人一怔。
“正是!”贾诩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主公可明诏天下:凡认购‘安国券’者,其券契本身,即为抵押之凭证!朝廷以雍、并、凉三州官营盐池、铁矿之专卖权为抵押!若三年期满,朝廷未能如约偿付本息,则认购者可持此券,于三州境内指定官盐、官铁之处,直接凭券支取等值之盐铁货物,或按券面价值优先购买盐引、铁引!盐铁之利,关乎民生根本,价值恒稳!以此重器为质,足显朝廷诚意,亦可解富户疑虑!此乃以天下之利,养天下之忠魂!”
“盐铁抵押?!”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盐铁专卖乃国家财政命脉,以此作抵押,实乃开国以来未有之奇策!风险巨大,却也显示出王康破釜沉舟的决心!
“文和先生此策…”陈宫沉吟,眼中精光闪动,“或可一试!盐铁乃硬通货,有此为凭,富户豪强当无后顾之忧!”
法正年轻的声音带着锐气补充道:“不仅如此!可再明令:凡认购‘安国券’者,日后缴纳田赋、商税,皆可按比例以此券抵充!使此券不仅可生息,更兼具流通、纳税之能!其信誉与流通性必将大增!”
“抵充赋税?”徐岳眼睛一亮,作为金曹掾,他立刻意识到这能极大提升国债的吸引力和流通性。
“然盐铁抵押,干系国本…”崔琰仍有顾虑。
“非常之时,当用重典!”王康的声音斩断了所有犹豫,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盐铁抵押,非是予人,乃是质押!孤有绝对信心,三年之内,开源节流,恢复元气,必能如期偿付!此策非但为解抚恤之困,亦是凝聚民心国力之举!让天下富户豪强、官吏百姓,皆与国同休戚!认购此券,即是助国养士,抚恤忠良!此乃大义!”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卿可还有异议?”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程昱、贾诩、法正等谋臣目光交汇,缓缓点头。高顺、赵云等武将虽不懂经济,但坚信王康决断。崔琰、陈宫等文臣反复权衡,也知此乃绝境中唯一可行之策。
“臣等附议!”以程昱为首,群臣躬身齐应。
“好!”王康大手一挥,“着即办理!”
“金曹徐岳总揽‘安国券’发行事宜!户曹崔琰协理,核定各州郡富户名录、预估认购能力!工曹马钧监制券契,务求精美难仿,分等定级!吏曹陈宫,行文各州郡县,宣谕此券之章程、抵押、利息、抵税之权!命各郡太守、县令,亲赴地方豪族、商贾,晓以大义,劝其认购!”
“首批发行三十亿钱!孤,要在一个月内,看到这笔抚恤忠魂的钱粮,分毫不差地发放下去!”
“诺!”被点到名字的诸曹主官齐声应命,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使命感。
朝会散去,沉重的压力并未消散,而是转移到了九曹五监的案头。一道道加盖着大将军印玺的公文如同雪片般飞出未央宫,飞向雍、并、凉三州的每一个角落。长安城内,工曹下属的匠作坊日夜不息,上好的楮皮纸、特制的印泥、繁复的防伪纹饰…第一批制作精良、面额不等的“安国券”正在紧张地制作中。
未央宫的灯火常常彻夜长明。王康立于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却不再仅仅盯着山川城池,更投向了那无形的财富脉络。盐铁抵押,如同一把双刃剑,悬于头顶。三十亿的窟窿,三十九亿的偿还压力,如同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在这位刚刚赢得空前军事胜利的权臣肩头。他知道,这场关乎国本信用的经济之战,其凶险与复杂,或许比博望原野的尸山血海,更加考验一个王朝的根基与智慧。长安铸币炉的火光,能否熔铸出支撑这惊天诺言的信誉?一切都刚刚开始。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