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府内,一片狼藉。公孙度须发散乱,甲胄上沾满血污和灰烬,双目赤红如疯兽。他死死攥着那份来自长安、仅有“已知,勿虑”四个冰冷朱批的回函,指节捏得发白,喉咙里发出嗬嗬的绝望嘶吼。
“王康…王承业!尔背信弃义!不得好死!”他猛地将帛书撕得粉碎!最后的希望破灭了。西北的援军没有来,只有袁绍的屠刀,已架在了脖子上!
“主公!西门…西门被文丑攻破了!柳毅将军战死!”浑身浴血的阳仪跌跌撞撞冲进来,声音嘶哑。
“天亡我也!”公孙度惨笑一声,猛地拔出佩剑,“袁本初!想要辽东?拿命来填吧!”他状若疯虎,率最后数百亲卫,扑向杀声震天的西门。
然而,大势已去。当颜良那柄门板般的巨刃劈开最后几名亲卫,将浑身浴血、犹自咆哮的公孙度死死踩在脚下时,襄平城头,最后一杆“公孙”大旗,在震天的喊杀与绝望的哭嚎中,颓然坠落,淹没在河北军如潮的土黄色旗帜之中。
“报——!”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几乎与襄平陷落的败报同时冲入长安大将军府,“征西将军吕布、军师贾诩,已班师雁门!阵斩胡虏四万三千,俘获及解救汉胡人口十万七千六百余,牛羊四十万,马匹十一万四千!乌桓峭王、鲜卑素利授首!”
“报——!征东将军高顺部,已押解幽州徙民二十五万口,安然退入并州!所获粮秣、布帛、书籍、良种无数!”
暖阁内,炭火噼啪。王康立于巨幅舆图前,听着程昱清晰的禀报,目光沉静如水。辽东方向,代表公孙度的黑色标记已被抹去,换上了刺目的袁氏黄色。幽州大地,象征人口财富的密集标记被大幅削减,一片萧疏。而并州雁门关,则被重重标注了两个巨大的红点——吕布的血色战果与高顺的灰色迁徙洪流。
“传令高顺,徙民分派既定,留精锐镇守关隘,余部各归本营休整。有功将士,兵曹速拟封赏。”王康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吕布部所获,着雁门太守卫觊、户曹干吏即刻清点接收。牛羊马匹,分拨牧监(张牧)、马监(韩暨)。胡部妇孺幼子及解救汉民,就地登记造册,按《归化律》处置,愿入汉籍者,编户齐民,分置朔方、五原、云中三郡安置屯垦!峭王、素利首级,悬于雁门关示众!”
“诺!”程昱运笔如飞,记录钧命。
王康的目光,落在了舆图上代表那二十五万幽州徙民、正缓缓向长安方向移动的庞大标记上。“至于高顺带回的这二十五万口…”他略一沉吟,眼中锐光一闪,“着户曹掾崔琰、仓曹掾周平、工曹掾马钧!即赴潼关设立接收大营!严令:此二十五万徙民,抵潼关后,立即甄别筛选!”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凡匠户——铁匠、木匠、皮匠、织工、医者、通文墨之吏员、通晓百工技艺者,无论男女,及其直系家眷,一律剥离!由工曹、军器监、医监、崇文馆派员领走,安置长安及三辅工坊、官署!余者…”他手指重重敲在舆图凉州的位置,“无论男女老幼,尽数打散,分派凉州六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陇西!由各郡太守及屯田将军国渊统筹,划拨荒地、草场、屋舍(或令其自建)、籽种农具!免赋税五年!务使落地生根,充实河西!敢有怠慢安置、致生民怨者,郡守以下,严惩不贷!”
“臣等领命!”崔琰、周平肃然应诺。他们深知,主公此举,是将幽州掠夺来的人口精华,进行了一次冷酷而高效的“分馏”!匠户与知识阶层充实核心,增强国力根本;普通人口则作为基石,倾注到地广人稀、亟待开发的凉州边陲,尤其是新近掌控、丝路咽喉的河西四郡!这是对西北霸业根基的又一次深夯!
长安以西,潼关。
初春的黄河水裹挟着残冰,奔流咆哮。关城内外,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喧嚣与繁忙。巨大的接收营地沿着潼关内侧的渭水河谷铺展开来,连绵十数里。来自幽州的二十五万徙民,如同潮水般涌至,在户曹官吏声嘶力竭的指挥和镇军士卒冰冷的刀矛监视下,排成无数条扭曲的长龙,等待命运的裁决。
“匠户!匠户走东一至东五通道!验明技艺,登记造册!家眷随行!”高台上的吏员举着铁皮喇叭,喉咙早已喊破。
“其余人等!西区登记!姓名!籍贯!原业!家口几何!”
“肃静!不得拥挤!违令者鞭笞!”
哭喊声、呵斥声、孩童的啼哭声、牲畜的嘶鸣声、车辆的吱嘎声……汇成一片令人窒息的声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徙民们,麻木而惶恐地在不同的队列中移动。
东区匠户通道,气氛截然不同。工曹、军器监、医监、崇文馆的属吏们支起桌案,目光如炬,仔细盘问着每一个自称有技艺的人。
“铁匠?可会锻刀?可会修甲?”
“木匠?营造?制械?选哪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