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听罢诸臣议论,心中已定。他起身走到暖阁窗前,望着宫苑中尚未消融的残雪,声音沉稳而坚定:
“程仲德‘改土归流’三策,实乃固本安边、消弭隐患的百年大计!孤准奏!着即颁行天下:
一、**易姓归籍:**理番院王柔、吏曹陈宫、户曹崔琰,速定五大胡部所赐汉姓(各五单字常见姓),拟定细则,布告三州。凡归化胡户自愿改汉姓、着汉服、习汉语、遵汉俗者,立户造册,录入汉籍。改籍首年,免全家田赋、口赋!此令自建安五年二月始行!
二、胡汉通婚:兵曹赵俨即刻核查军中胡人单身锐士名册(尤重战功忠诚者)。户曹崔琰于三州汉户择品性良家适龄女子(优先流民、贫户、烈属)。由官府为媒,赐婚!每对新人赐布帛二匹,钱五百!妻家免当年户调。理番院王柔、各郡太守亲自主持首批婚礼,务求隆重,树为典范!此令首批择三千对试行,待观成效再行推广。
三、军中表率:兵曹晓谕全军,凡军中胡兵率先改汉姓、着汉服、娶汉妻者,记功一次,升迁优先!家眷优先入籍享惠。严禁军中汉卒歧视阻挠,违者严惩!
四、**严明吏治:**法曹杜袭遣员暗访,严查胥吏借机勒索!军情司程昱留意地方舆情,严防豪酋豪强作梗!吏曹将此策推行成效,列为郡守、县令考绩首条!有功重赏,有过严惩!”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阶下重臣:
“此非权宜之计,乃孤经略四方的根基之策!胡汉融合如水滴石穿,需持之以恒。今以大利导之,以国婚系之,以军功励之,以严法督之!务使休屠、匈奴、鲜卑、羌氐之名,渐泯于朔风;使张、王、李、赵之姓,扎根于三州!十年之后,孤要这雍并凉之地,再无‘胡汉’之分,唯有‘王康之民’!诸卿,戮力同心,共成此业!”
“臣等谨遵大将军令!必鞠躬尽瘁,促成胡汉同流!”程昱、贾诩、陈宫、法正、崔琰、赵俨、王柔齐声应诺,声音在暖阁中回荡,带着破旧立新的决心。
暖议散去,新政的种子已随着一道道即将发出的钧令,撒向三州广袤的土地。改姓免税的诱惑将在归化胡户中掀起波澜;五百钱与两匹布的“国婚”厚赐,将成为寒门汉女改变命运的契机,也将无数胡汉家庭的命运紧紧捆绑;军中胡人锐士的率先垂范,将成为活生生的榜样。理番院、户曹、兵曹、法曹的庞大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准备迎接这场静默却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
新任幕府书记官司马懿(字仲达)默默记录着一切,低垂的眼帘下,眸光深邃。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项政策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可能带来的深层震荡——它或许真能消融胡汉坚冰,但也可能在急于求成中,触碰某些根深蒂固的利益与观念。王康以无匹的权威和丰厚的资源推动此策,其志在千秋。然而,融合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历史的洪流,将在这一道道务实的政令推动下,悄然转向。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