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九月十五(公元199年),长安未央宫前殿。
天高云阔,金风送爽,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醇厚甜香。殿内,大将军王康未着冕服,只一身玄色常服,踞坐丹墀。阶下文武肃立,脸上皆带着秋收时节特有的振奋与忙碌。塞北的烽烟、冀州的创伤、天下的沉寂,皆被这遍野金黄的丰收图景暂时冲淡。
“塞北犁庭,冀州迁民,今岁深耕,终见其效!”王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快,目光扫过程昱、贾诩、陈宫等重臣,最终落在阶下一位身着青衫、眉宇间透着几分不羁与锐气的青年文士身上,“法正(字孝直)!”
“臣在!”法正踏前一步,躬身行礼,眼中精光闪动。自建安元年(194年)于招贤馆投效,随赵云北征阴山献策建功,其谋略之奇、眼光之毒,已深得王康赏识。
“汝自建安元年入幕,献策招贤馆,随子龙北征,算无遗策,功勋卓着。擢升尔为军师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即日起,入幕府参赞军机,随侍左右,总揽军情分析、战略推演!凡军国机要,皆可直陈!”王康的任命清晰有力,这是对这位年轻奇才五年磨砺的认可,亦是将其正式纳入核心决策圈的信号。
“臣法正,谢大将军信重!敢不竭尽驽钝,参赞戎机,以报知遇之恩!”法正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与锋芒毕露的自信。军师中郎将!这已是大将军幕府中仅次于程昱、贾诩等元老谋主的要职!
封赏的余音尚在殿梁萦绕,王康的目光已投向舆图上河内郡温县的位置,眼神变得深邃而玩味:“河内温县,司马氏…听闻其家次子司马懿(字仲达),少有才名,今年方弱冠”
吏曹掾陈宫(字公台)立刻出列:“回大将军,确有此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司马防次子。少有异相,聪慧多谋,博学洽闻。然其性深沉,称病拒过郡举。大将军欲征辟之?”
“呵,称病?”王康嘴角勾起一丝穿越者洞悉历史的冷峭弧度,“孤不管他是真病还是韬晦。传孤令:征辟司马懿为幕府书记官!秩六百石。着其即刻入长安,听用幕府!告诉司马家,这是孤的钧令,不是河内郡的举荐!养病?长安有太医令张机(字仲景),正好给他好好‘诊治诊治’!”那“诊治”二字,咬得格外清晰,带着不容拒绝的强势与一丝深藏的警惕。此人,是柄双刃剑,需握在手中,更要时时磨拭,看清其锋芒所指!
“臣遵命!”陈宫心中一凛,深知大将军对此人的态度绝非寻常征辟贤才那般简单,连忙应下。
王康的指尖随即重重敲在御案上,目光转向阶下那位浑身散发着铁火气息的军器监监正:“郑浑(字文公)!”
“臣在!”郑浑声如洪钟,踏前一步。
“孤要的‘陌刀’,如何了?”王康的声音带着迫切的期待。此刀形制,他早在数年前便提出构想——长柄,双刃,厚重如门板,专为克制重甲骑兵冲锋而生的步兵大杀器!然限于百炼精钢的匮乏与锻造之难,月产仅十把,杯水车薪。
郑浑脸上泛起红光,带着工匠突破难关的自豪:“启禀大将军!托金曹自西域换回之精铁与江东精铜,工曹格物院马德衡(钧)改良鼓风、淬火之法,臣等殚精竭虑,终破其难!今‘破甲陌刀’已成制式:刃长四尺,柄长六尺,重三十斤!双面开刃,脊厚背宽,百炼精钢反复锻打,锋锐无匹,专破重甲!月产已逾二百柄!库存新刀八百柄!”
“好!”王康眼中精光爆射,霍然起身,“传令!此八百陌刀,尽数装备虎卫营!着典韦,精选营中身高力巨、悍不畏死之锐士千人,专习陌刀战阵!务必练成一支人马俱碎、摧锋陷阵的陌刀铁壁!后续产出,优先供给虎卫营!孤要这陌刀之阵,成为深青旌旗下,令敌骑闻风丧胆的绞肉之墙!”
“臣郑浑领命!军器监必保陌刀源源不断!”郑浑轰然应诺,仿佛已看到那钢铁丛林撕裂敌骑的壮烈景象。
九月廿二,长安西郊,上林苑。
金黄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沉甸甸的粟穗压弯了秸秆,在秋风中泛起层层波浪,发出沙沙的丰收乐章。未央宫前殿的庄严肃穆,在此刻被盛大而充满生机的秋收大典所取代。高高的“社稷坛”矗立在金色田野的边缘,旌旗招展,礼乐齐鸣。
大将军王康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冕旒垂珠,在程昱、贾诩、法正(新晋军师中郎将)等文武重臣簇拥下,缓步登上社稷坛。新任礼曹掾孙乾(字公佑)主持大典,声音洪亮,穿透田野:
“吉时已到——!敬天法祖,酬谢丰穰——!”
浑厚的钟鼎之声九响,庄严肃穆。王康手持玉圭,率文武百官,向天地社稷行三跪九叩大礼。无数自发汇聚而来的长安百姓、附近郡县的农官、屯田军代表,黑压压跪伏在社稷坛下广阔的田野间,虔诚而喜悦。
礼毕,王康立于坛上,俯瞰着脚下这片象征着力量与希望的金色海洋。户曹掾崔琰(字季珪)手持金册,出班朗声禀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