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十月十五,陈留郡西,奋武营大营。
深秋的艳阳高悬,驱散了清晨的薄霜,将连绵的营盘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辉。距离八月初三受封奋武校尉、颁布扩军令,已过去两月有余。曾经的喧嚣与激动沉淀下来,化作一股更加深沉、更加磅礴的力量,在这片占地辽阔的军营中,如同地火般奔涌不息。
营门外的招兵处,依旧人头攒动。玄赤色的“奋武”营旗高悬,旗下,几名身着皮札甲的老兵坐镇,神情严肃。来自兖西各郡县乃至更远地方的青壮排成长龙,眼神中带着对乱世的惶恐,更闪烁着对这支连战连捷、待遇优渥的强军的向往与渴望。登记、初筛、简单的体能测试……流程高效而严格。合格的青壮被迅速编入辅兵营,成为这座庞大战争机器的新鲜血液。辅兵营的规模始终维持在一千左右,吕岱如同最精密的筛子,不断将训练达标者输送到左右二部、虎贲曲、强弩曲,又不断补充进新的受训者。
营盘深处,匠作营区域是整座大营最灼热的心脏。五百匠人在张砺的统筹指挥下,如同精密的齿轮般高效运转。数十座炉窑喷吐着熊熊烈焰,将空气炙烤得扭曲。叮叮当当的锤打声日夜不息,汇成一首铁与火的交响曲。
***铁甲工区:戒备森严,张砺亲自坐镇。通红的铁块在铁砧上被反复锻打延展,最终淬火成型为一片片闪烁着幽蓝光泽的甲叶。匠人们以坚韧的皮绳,将这些精铁甲叶密密缀连,打造着亲卫队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铁札甲和全身马铠。进度虽慢,但每一副成品都凝聚着顶尖的技艺。
***皮甲工棚:规模最大。鞣制、裁剪、铆嵌铁片、缝缀札叶……流水线作业下,一副副深褐色的皮札甲(胸前护心镜厚实)以稳定的速度下线,优先供应左右二部、虎贲曲、强弩曲的新兵,以及骁骑曲的人马皮甲。
***矛头箭簇区:锤声最为密集。三棱破甲锥矛头(尤其专为骁骑曲打造的丈八骑矛矛头)和精铁箭簇如同流水般产出,寒光闪烁。
***马具坊:新设不久,却异常繁忙。工匠们正加班加点,为骁骑曲的战马打造半身皮札马铠,为亲卫队的坐骑打造全身铁札马铠的部件,同时制作马鞍、辔头、蹄铁等。
与匠作营的灼热喧嚣相比,辎重营则展现着另一种井然有序的蓬勃生机。营区范围扩大了数倍,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王国。
***牲畜围栏:最为壮观。牛栏里,六十余头黄牛悠闲反刍,健妇们正提着木桶挤奶,洁白的奶汁注入桶中,滋滋作响。羊圈中,四百多只山羊绵羊咩咩叫着,新生的羔羊依偎在母羊身旁。猪舍里,百余头肥猪哼哼唧唧,几十头母猪身下,粉嫩的小猪崽争抢着吃奶。庞大的鸡鸭棚更是热闹非凡,成群的鸡鸭啄食着撒下的谷粒,“咯咯”、“嘎嘎”声不绝于耳,每日产出的鸡蛋鸭蛋堆积成筐。
***河畔渔场:十数艘渔船、舢板在营旁河流中穿梭撒网,经验丰富的老卒和新补充的渔夫通力合作。一网网活蹦乱跳的鲜鱼被拖上岸,鳞片在阳光下闪耀。妇孺们忙着刮鳞去内脏,一部分鲜食,大部分则抹盐晾晒成咸鱼干。
***新垦菜圃:在辎重营老卒带领下,数百名新募的民夫和部分辅兵,挥舞着锄头铁锹,在营区边缘开垦出大片土地。秋白菜、萝卜、蔓菁等耐寒菜蔬的种子被播下,嫩绿的幼苗已破土而出,为单调的营盘增添了一抹生机。王祢叉腰站在田埂上,指挥着引水灌溉,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库房重地:更是重中之重。郡守郭典拨付的如山粮秣(粟米一千五百石)、精铁、牛皮、箭簇、战马(一百匹)以及历次缴获,被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妥善存放。王祢每日巡视,账册不离手,确保每一粒粮、每一斤铁都用在刀刃上。新补充的战马与原有马匹总计三百三十五匹,被单独圈养在最好的马厩,由精挑细选的马夫和兽医精心照料。
校场区域,杀声震天,尘土飞扬,是力量与纪律的熔炉。
***左右二部:高顺与于禁如同两座冰冷的磐石,矗立在各自的点将台上。深青与深褐的甲胄洪流排成巨大的方阵,进行着残酷的对抗演练。长矛如林挺刺,盾墙轰然撞击,弓手箭雨覆盖。汗水浸透了皮甲下的号衣,粗重的喘息和军官的厉喝交织。新补入的李敢、赵桓、王勇、王猛四名军侯,已逐渐褪去青涩,在血与汗的淬炼中,指挥若定。
***虎贲曲:王固的咆哮声格外响亮。五百名精选的同乡子弟,在老兵的带领下,进行着更高强度的搏杀训练。弯刀破风,重矛突刺,悍勇之气直冲霄汉。他们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严苛,是王康手中最锋利的匕首。
***强弩曲:赵平则带着五百弩手,进行着超远距离的精准射击训练。沉重的蹶张弩在力士脚下张开,弩手眼神锐利如鹰,瞄准数百步外的移动靶标。每一次齐射,都带起一片令人心悸的破空尖啸。每隔数日,赵平便会精选一屯强弩手,轮流进山狩猎。他们如同幽灵般潜入山林,强弓硬弩之下,野猪、鹿群乃至猛虎黑熊皆成猎物。满载的肉食补充军营,珍贵的皮毛则送入匠作营硝制,为军官制作披风或加固皮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