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六月二十。
晨光熹微,驱散了营盘周遭的最后一丝夜色。西别部大营的士卒们已结束晨练,正井然有序地埋锅造饭。袅袅炊烟升起,混合着皮甲、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昭示着这座战争堡垒的苏醒。
王康刚巡营归来,正与高顺、典韦等人商议后续行军细节,营门守卫便匆匆来报:“禀司马!东阿县衙派人前来!”
来者是一名身着县衙皂吏服饰的中年文吏,带着几名挑夫,押送着几车粮草(约五十石粟米和若干咸菜)。文吏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行礼道:“下吏奉东阿县尊之命,特来犒劳王司马麾下将士。县尊闻听司马远道而来,为靖安地方,剿除匪患,深表感佩。区区薄礼,聊表心意,还请司马笑纳。”
王康心中了然。这与其说是犒劳,不如说是地方官府对一支强大客军突然出现在自己地界的一种不安与试探性的安抚。他不动声色,抱拳还礼:“多谢县尊厚意。王某奉陈留郡守钧令,跨境剿匪,实为保境安民,绝无他意。还请贵使回禀县尊,我军只求一方驻扎之地,剿匪事宜,自会处置,绝不扰民。”
文吏连声称是,留下粮草,便匆匆告辞离去。看着那几车粮草,王康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地方官吏的保守与推诿,在乱世前夕,只会加速崩坏。
这时,营门外马蹄声疾,正是王祢带着四名亲卫返回。王祢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一丝振奋,快步走到王康面前,低声道:“司马!幸不辱命!程公…愿意见面!”
“哦?”王康精神一振,眼中精光闪烁,“详情如何?”
“属下持司马名刺与厚礼,寻至程府。程府门庭虽不算豪奢,但气象森严,仆役进退有据,绝非寻常人家。属下谨记司马吩咐,言语恭敬,道明来意。程府管家通禀后,不多时便引属下入内。程公于书房接见。”王祢回忆着,语速清晰,“程公其人,果然如司马所言,身长八尺有余(约1.9米),面方口阔,浓眉如墨,双目开阖间精光慑人,不怒自威!虽身着常服,但气度沉凝如山,令人不敢逼视。”
“属下呈上礼物,转达司马仰慕之情及欲亲往拜会之意。程公初时沉默,目光如电审视属下良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有力:‘陈留王司马?可是连破陈留西境四寨,生擒数百之少年英杰?’属下称是。程公沉吟片刻,道:‘某山野闲人,何劳司马亲顾?然…既是少年英杰相邀,某倒也想见上一见。’属下不敢怠慢,立刻回禀!”
“好!好一个‘山野闲人’!”王康抚掌而笑,眼中战意升腾。程昱的态度,既显矜持,又含试探,更流露出对“少年英杰”的一丝兴趣,这正是他想要的!“典韦大哥,备马!王祢,再备一份厚礼,要更重!高军侯,营中诸事,暂由你与王固统摄,加强戒备!”
“是!”众人齐声应诺。
日上三竿时,王康仅带着典韦(充作护卫与仪仗)及王祢(负责礼单),三骑轻装,驰向东阿县城。
东阿县城墙不高,略显破败,城门处行人稀疏,守门兵丁也显得懒散。程府位于城东一处相对清静的街巷,青砖灰瓦,门楼并不张扬,但门前石狮古朴,阶石洁净,自有一股沉淀的世家气度。
通报之后,府门打开。管家引着王康三人入内。庭院深深,古树参天,布局严谨,透着一股书卷气与刚硬之风交织的独特韵味。正厅之中,一人负手而立,背对着门口,身形挺拔如松,正是程昱。
“陈留郡西别部司马王康,特来拜会程公!”王康在阶下站定,抱拳朗声道。
那高大身影缓缓转过身来。浓眉之下,一双深潭般的眼眸,带着审视、探究,更有一股洞悉世事的锐利,瞬间落在王康身上。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连典韦都下意识地握紧了戟杆。王康却面色沉静,目光坦然,不卑不亢地与之对视。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
“王司马,果然年少有为。”程昱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浑厚,如同古钟,“请坐。”他抬手示意厅中主客之位,自己也在主位坐下。
王祢恭敬呈上礼单(内列上好蜀锦三匹,精铁马铠一副,西域葡萄酒两坛,古籍《孙子兵法》竹简一套)。程昱目光扫过礼单,并未看礼物本身,只是淡淡道:“司马破费了。不知远道而来,寻程昱一介布衣,所为何事?”直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
王康微微一笑,也不绕弯:“程公大才,名动兖州,虽暂隐山林,然胸怀韬略,洞察天下。康虽年少,亦知大厦将倾,非栋梁不能支。如今天下之势,程公以为如何?”他抛出了一个沉重而宏大的命题,既是试探,也是展现自己的格局。
程昱浓眉微挑,似乎没料到王康如此直接。他端起案上陶碗,抿了一口清水,目光投向厅外苍穹,缓缓道:“桓灵以来,阉宦乱政,外戚争权,党锢祸烈,士林离心。天子卖官鬻爵,州郡横征暴敛,豪强兼并日炽,黎民流离失所。天灾频仍,人祸更烈。此乃积重难返,沉疴入骨之象!太平道以符水惑众,聚流民如蚁,其势已成燎原,只差一星之火!天下…大乱在即!”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重锤,敲打在人心之上,将汉室倾颓、乱世将至的图景冷酷而清晰地剖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汉末三国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汉末三国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