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端来两碗豆浆,放在报亭的小桌上:“凤姐让我送来的,加了糖——王大爷血糖不高,老李你少喝点,留着给大爷。”她把甜豆浆往王大爷面前推了推,自己拿起碗淡的喝起来。
邱长喜举着张照片冲进来说:“史芸把你俩读报的样子画成插画了!你看,老李拿着报纸,王大爷捧着热水袋,旁边写着‘报亭里的晨光’。”照片里,阳光透过报亭的玻璃窗,在两人身上铺了层金粉,报纸上的字仿佛都活了过来。
老李清了清嗓子,开始读今天的社区新闻,王大爷的头随着他的语调轻轻点着,热水袋在怀里焐得发烫。原来最暖的陪伴,从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是每天留一份报纸,读一段新闻,在报亭的晨光里,把日子过成彼此都熟悉的节奏。
第八百九十九章:修车铺的“零件情话”
老赵的修车铺支在街角,扳手、螺丝刀摆得整整齐齐,他总在工具箱最底层留着个铁盒,里面是给周大姐的“备件”:旧内胎(能补她的三轮车)、刹车片(她的车总响)、气门芯(上次说漏气)。周大姐开着小三轮卖菜,每天收摊路过,都会把新鲜的蔬菜往他铺子里塞一把。
“你那车的刹车又松了,”老赵蹲在周大姐的三轮车旁,手里的扳手“咔嗒”拧着螺丝,“我换了个新刹车片,保准不响了。”周大姐在旁边择着刚摘的青菜:“中午来家里吃饺子,韭菜馅的,你上次说爱吃。”
苏海在旁边的零件架上贴标签,本子上写着:“周大姐的三轮车每两周要紧一次链条;老赵的扳手总丢,周大姐给他缝了个工具袋;周五收摊早,两人会一起去市场买第二天的菜。”
汪峰扛着个新做的零件架过来,每层都标着名字:“凤姐说,你俩的零件总混着用,这个方便找——周大姐的内胎放第三层,你常丢的扳手挂最显眼的钩子上。”架子腿上缠着胶皮,是周大姐怕他修车时蹭到膝盖,连夜缠的。
魏安提着个保温桶进来,里面是刚熬的绿豆汤:“凤姐让我送来的,天热,降降火。”她把汤给老赵倒了一碗,又给周大姐端了一碗,“周大姐的血糖有点高,这碗没放糖。”
邱长喜举着张素描进来:“史芸画的!你看,老赵蹲在车旁修车,周大姐在旁边择菜,背景是你俩的工具箱和菜筐,上面写着‘街角的烟火’。”画里的扳手和青菜摆在一起,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老赵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拍了拍车座:“试试,比之前顺溜。”周大姐骑上去转了圈,回来时车筐里多了把香菜:“刚路过菜摊买的,给你调饺子馅。”阳光落在两人身上,修车铺的油污和青菜的清香混在一起,成了最踏实的人间味。
第九百章:废品站的“时光胶囊”
老陈的废品站里,废报纸捆成了小山,他却在最里面的角落砌了个小隔间,里面摆着个铁皮箱——那是他和李婶的“时光胶囊”。李婶以前是小学老师,退休后总来帮他整理废品里的旧书,两人约定,每年把觉得重要的东西放进去:他捡的完整瓷碗、她写的教案片段、社区发的春联碎片……
“今年该放新东西了。”李婶从布袋里掏出本旧相册,里面是孩子们的毕业照,“上次整理旧书找到的,你说过想看看我教过的学生。”老陈从床底下拖出个铁盒子,里面是个没生锈的军用水壶:“这是收废品时捡的,你说你爸以前就用这种,留着念想。”
苏海关上隔间的门,在本子上记着:“2018年:李婶的教案、老陈捡的瓷碗;2019年:社区春联、孩子们的画;2020年:口罩包装盒(纪念特殊的一年);2021年:毕业照、军用水壶。”她在最后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第5个年头”。
汪峰抱着块木板进来,上面刻着“时光胶囊”四个字:“凤姐说,你俩的隔间没牌子,这个钉在门上,看着正规。”木板边缘被打磨得光滑,是史芸找木工师傅做的,说“得配得上里面的宝贝”。
魏安端来两杯水,放在铁皮箱旁的小凳上:“凤姐让我送来的,蜂蜜水——李婶的嗓子不好,老陈你总咳嗽,润润喉。”她看着两人把东西放进铁皮箱,突然说:“明年我也放个东西进去,就放咱们一起拍的合照。”
邱长喜举着相机跑进来:“快!史芸说要拍张照,放进明年的胶囊里!”镜头里,老陈和李婶并肩站在铁皮箱旁,手里捧着相册和水壶,阳光从隔间的小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老陈锁上铁皮箱,钥匙交给李婶一把:“明年这时候,咱再打开看看。”李婶笑着点头,把钥匙串在自己的老花镜链上——那是老陈去年给她捡的,说“不容易丢”。
废品站的铁皮箱里,装的哪里是废品,是两个老人把平凡日子攒成的珍珠。原来最珍贵的时光,从不是轰轰烈烈,是每年放进盒子里的一点点念想,是钥匙串在一起的温度,是知道有人和你一起,把岁月慢慢酿成酒。
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