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来自过去的委托
爱之桥的信箱里躺着一封泛黄的信,邮戳是二十年前的。信封上的字迹娟秀,收信人写着“爱之桥红娘亲启”,寄信人栏只画了朵玉兰花。
“这是……老所长留下的?”韩虹翻出档案室的旧盒子,里面果然有本1998年的登记册,第37页记着位叫苏玉芝的女士,备注“寻找1983年在玉兰树下约定重逢的人”,附页画着朵和信封上一样的玉兰花。
苏海用技术手段修复了信纸,上面写着:“若二十年后我未归,烦请帮我找找他——他叫陈景明,当年总在机床厂门口等我,口袋里装着玉兰花。”信末日期是2003年,正是老所长突发急病去世的那年。
邱长喜突然想起什么:“上周来登记的陈爷爷,不就叫陈景明吗?78岁,机床厂退休,说要找位‘爱捡玉兰花瓣的姑娘’。”我看着登记册上苏玉芝的照片——齐耳短发,穿的确良衬衫,胸前别着朵玉兰胸针,突然觉得时光像条绕圈的河,把错过的人又冲回了岸边。
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地,像谁散落的思念,终于要被拾起。
第五百五十二章:玉兰树下的时光碎片
汪峰安排两人在社区公园见面,这里的玉兰树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样子。陈景明来得早,手里捧着个铁皮盒,里面是二十年前的玉兰标本;苏玉芝的女儿推着轮椅上的她过来,她头发已白,手里却还攥着块绣着玉兰的手帕。
“是你……玉芝?”陈景明的手抖得厉害,标本从盒里滑出来。苏玉芝的眼神有些浑浊,却在看到标本时亮了亮:“你口袋里……还有玉兰吗?”
原来,1983年苏玉芝随丈夫调去外地,临走前和陈景明约在玉兰树下再见,却因丈夫病逝、独自抚养女儿耽搁了。陈景明等了三年,以为她不会来,便成了家,妻子去世后,才想起这个未了的约定。
汪峰递上“时光任务卡”:“请用三样老物件,拼出当年的约定。”陈景明拿出1983年的车间考勤表(上面有两人的名字)、褪色的电影票根(他们最后一次约会看的电影)、玉兰标本;苏玉芝则摸出旧手帕、女儿小时候的虎头鞋(“当年想告诉你,我生了个女儿”)、张泛黄的地图(“标了我住的地方,一直没机会给你”)。
阳光穿过玉兰花瓣,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像给迟到二十年的重逢,盖上了温柔的邮戳。
第五百五十三章:迟暮重逢的现实褶皱
麻烦来自子女。陈景明的儿子觉得“都这岁数了,折腾什么旧情”,苏玉芝的女儿也担心:“我妈身体不好,经不起情绪波动。”
叶遇春策划了“时光茶话会”,请双方子女来看父母的“旧物展”。陈景明的儿子看到父亲日记里写“每次路过玉兰树,都像看到玉芝在等我”,突然红了眼;苏玉芝的女儿翻到母亲藏在箱底的信,里面写“若有来生,想为自己活一次”,眼泪掉在信纸上。
“他们不是要‘再婚’,是想补回被偷走的时光,”叶遇春拿出社区老人的幸福数据,“有年轻时的念想支撑,老人的精神状态会好很多。”最后,子女们达成共识:“让他们做个伴儿,我们多来看看。”
陈景明在茶话会结束后,悄悄对苏玉芝说:“明天我还来给你读报纸,就像当年在车间,我给你读技术手册那样。”苏玉芝的手抖了抖,把绣着玉兰的手帕塞进他手里。
第五百五十四章:记忆迷宫的温柔导航
苏玉芝的记忆时好时坏,有时认不出陈景明,有时却能清晰说出1983年的细节。陈景明便每天来陪她,带着老照片、旧磁带,一点点帮她拼凑记忆。
史芸设计了“时光线索墙”,在苏玉芝家贴满老物件:1980年代的粮票(他们曾一起排队买过米)、机床厂的老徽章(陈景明送她的第一个礼物)、玉兰形状的发卡(她当年总戴的样式)。“这叫‘情境记忆法’,”史芸解释,“熟悉的物件能激活大脑深处的记忆。”
有天,陈景明给苏玉芝读当年的情书,读到“等你回来,我们去看《庐山恋》”时,苏玉芝突然接话:“后来你跟别人去看了,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影评。”陈景明愣住,随即笑了:“你都记得啊?”她眨眨眼:“重要的事,忘不掉。”
魏安拍下这一幕,照片里,阳光透过玉兰枝,在两人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时光在轻轻眨眼。
第五百五十五章:意外住院的生死约定
苏玉芝突发心梗住院,昏迷前拉着陈景明的手说:“别等我了……”陈景明守在病床前,给她读了三天三夜的旧信,声音沙哑却坚定:“当年我等了你三年,现在能等你一辈子。”
双方子女在病房外看着,陈景明的儿子突然说:“我爸这辈子没为自己活过,这次就让他遂了心愿吧。”苏玉芝的女儿点点头,从母亲的箱子里翻出件叠好的的确良衬衫,放在病床边:“这是她当年准备见面时穿的,总说要漂漂亮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爱之桥凤姐红娘笔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