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病房的白墙上切割出几道狭长的、明亮的光痕。
走廊里开始有了动静。护士站的电话铃声,推车轮子滚过地面的咕噜声,病人家属压低了嗓门的交谈声,交织成医院独有的、属于白昼的序曲。
林正醒了,或者说,他一夜未眠。
他只是在黑暗中,与那双看不见的眼睛对峙了整整一夜。
他没有再去看那个电源插座,甚至没有再想起它。从他决定反击的那一刻起,那只“耳朵”就不再是威胁,而是一个传声筒,一个他精心挑选的、能将声音精准送达目的地的麦克风。
“笃笃。”
敲门声响起,是陈佳佳。
“林市长,早上好,该吃早餐换药了。”她推着餐车进来,脸上挂着清晨阳光般灿烂的笑。
今天的早餐,是一碗白粥,一碟咸菜,一个水煮蛋。
清淡,寡味,毫无生气。
像极了某些人希望他所处的状态。
陈佳佳麻利地帮他换好药,看着那碗几乎是纯白色的粥,忍不住吐了吐舌头:“食堂的早餐也太没诚意了,您这伤员,就该喝点肉糜粥或者鱼片粥才对。”
林正靠在床头,用左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白粥,面无表情地送进嘴里。
米是米,水是水,温度不冷不热,味道若有似无。
他慢慢地咀嚼,吞咽,然后放下勺子,拿起手机,拨通了市政府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很快被接起,传来秘书刘晓燕干练的声音:“市长,早上好。”
“晓燕,”林正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官方口吻,“你现在记一下,关于提升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水平,尤其是病患餐饮质量的几点思考。”
电话那头的刘晓燕明显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刚醒的领导,第一个电话居然是谈食堂问题。但她职业素养极高,立刻应道:“好的市长,您请讲,我记录。”
“第一,”林正的声音不大,但在这间安静的病房里,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病患餐饮,不是果腹,是治疗的一部分。营养的均衡,口味的兼顾,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就医体验。这一点,我们的很多医院,认识严重不足。”
他一边说,一边用勺子轻轻敲着白粥的碗沿,发出“叮”的一声脆响,仿佛在给自己的发言配上一个强调的重音。
“第二,服务意识淡薄,标准化缺失。就拿我所在的市一院来说,昨天的冬瓜排骨汤,咸淡失宜,排骨过老。今天的早餐白粥,寡淡无味,缺乏营养。这反映出的是什么?是后勤管理的粗放,是‘大锅饭’思维的延续。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第三,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一个城市的温度,不体现在高楼大厦,而体现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病人住院,身心俱疲,如果连一口热乎、可口的饭菜都吃不上,我们怎么好意思说‘为人民服务’?”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所以,我要求,由市府办牵头,联合卫健委,立刻成立一个专项调研小组。对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食堂,进行一次不打招呼、不设路线的突击检查和满意度问卷调查。重点查三个问题:食材采购是否合规,菜品质量是否达标,患者评价是否真实。形成报告后,下周一,我要在市长办公会上看到。”
刘晓燕在那头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通过听筒隐约传来。她最后确认了一遍:“您的意思是,要发起一个全市范围内的医院食堂服务提升专项行动?”
“不是行动,是革命。”林正纠正道,“一场关乎民生的‘厨房革命’。就从市一院这碗白粥开始。”
挂断电话,他将手机放在一边,重新拿起勺子,继续喝那碗寡淡的白粥。仿佛刚才那个指点江山、掀起一场“厨房革命”的副市长不是他,他只是一个安安静静吃早餐的普通病人。
陈佳佳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小嘴张成了“O”型。她看着林正,眼神里除了崇拜,又多了几分敬畏。
原来,领导批评食堂,跟普通人吐槽,是完全不一样的。
普通人吐槽,是发泄情绪。
而这位林市长,他是真的会因为一碗白粥,去撬动整个城市的医疗后勤体系。
她忽然觉得,手里的这碗白粥,好像也没那么难吃了。
林正安静地喝完了粥,靠在床头,拿起一本杂志,随意地翻看着。他在等,等那颗他亲手扔进湖里的石子,激起应有的涟漪。
他没有等太久。
大约一个小时后,陈佳佳再次推门进来,这一次,她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神秘。
“林市长,林市长,您快看手机!”她压低声音,像个发现了惊天秘密的小特工,“出大事了!”
林正放下杂志,疑惑地接过她递来的手机。
屏幕上,是江城本地最火的一个民生类公众号“江城百事通”的头条推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亨通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场亨通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