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盟的秋末总带着点利落的凉,西边坡地的棉田里,最后一批棉桃也裂开了嘴,雪白的棉絮从褐色的桃壳里露出来,像给棉株披了层薄雪。林苗蹲在田垄间,指尖捏着一朵蓬松的棉絮,脸上满是欢喜 —— 这是龙盟第一次种棉花,从浸种、育苗到打顶防虫,足足忙活了五个月,终于到了收获棉絮的环节。
“得赶紧把棉絮摘下来,再等几天怕下霜,棉絮会受潮。” 林苗朝田埂上喊,那里堆着十几个藤筐,是各部落凑来装棉絮的。听到喊声,族人们立刻分散到棉田里,手轻脚快地摘棉絮 —— 青壮们负责高处的棉桃,老人和孩子摘低处的,指尖碰到棉絮时,都忍不住感叹:“这东西真软,比兽皮里的绒毛还舒服。”
山魁的小儿子山娃子,手里攥着个小藤筐,专挑裂开得最大的棉桃摘,棉絮沾满了他的小手,像戴了副白手套。“娘,这棉絮能做新衣服吗?” 他举着满手的棉絮跑向山魁的妻子,眼里闪着光。山魁妻子笑着点头:“能!等把棉絮弄干净,就给你做件软乎乎的棉衣,冬天再也不用冻手冻脚了。”
可摘下来的棉絮里混着不少棉籽,得先把籽去掉才能用。当天晚上,广场上就支起了几盏松油灯,族人们围着油灯,试着用手剥棉籽 —— 但棉籽嵌在棉絮里太紧,剥了半个时辰,才剥出一小筐干净棉絮,手还被磨得发红。
“这样剥太慢了,” 沙木揉着发红的手指,看着堆成小山的带籽棉絮,“得做个能把棉籽和棉絮分开的工具,不然这么多棉絮,剥到冬天都剥不完。”
竹老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根带齿的木片,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做个‘轧棉车’—— 找个木架,中间装个带齿的滚筒,把带籽棉絮放在滚筒下面,转动滚筒,齿就能把棉籽梳下来,棉絮留在上面。”
那时觉得这主意可行,立刻让沙木和竹老动手做轧棉车。沙木去锻造区打了两个铁制的齿轮,竹老则选了根结实的硬木,掏空中间做滚筒,再在滚筒表面钉上排列整齐的铁齿。两人忙到后半夜,第一台轧棉车终于做好了 —— 木架有半人高,滚筒横在中间,旁边装着摇柄,看起来简单却实用。
第二天一早,族人们都围过来看新鲜。沙木摇动摇柄,滚筒慢慢转动,竹老把带籽棉絮放在滚筒下方的木槽里,随着滚筒转动,棉籽被铁齿梳下来,落在下面的筐里,干净的棉絮则被卷到滚筒上,用手一扯就能下来。“太好用了!” 山魁忍不住上手试了试,摇着摇柄毫不费力,半袋带籽棉絮,转眼就分出了棉絮和棉籽,“这样一天能轧几十斤棉絮,比手剥快多了!”
阿果赶紧让沙木和竹老再做五台轧棉车,分发给各部落,大家一起加工棉絮。广场上很快响起了 “嘎吱嘎吱” 的摇柄声,棉籽落在筐里的 “哗啦” 声,还有族人们的笑声 —— 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雪白的棉絮,会变成冬天最暖和的衣服。
可就在棉絮加工进行到一半时,龙盟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早雪。细碎的雪花从凌晨开始飘,到天亮时,田里的粟穗上已经积了一层白霜,部分还没收割的粟米,穗子被雪压得弯了腰。
“坏了!粟米要是被雪冻了,就会发芽,收了也没法存!” 山魁站在粟田边,看着被雪覆盖的粟穗,急得直跺脚。他的部落还有三亩粟米没割,原本计划三天内收完,现在下了早雪,要是不赶紧收割,今年的收成就要少一大截。
阿果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现在各部落都派人去帮山族收粟米,能割多少是多少!青壮负责割穗,老人和孩子负责把穗子运到石屋里,别让雪把粟穗弄湿了。”
各部落首领纷纷应下 —— 盐部落的盐山带着十个青壮,扛着镰刀就往粟田跑;东域分盟的林河,听说早雪的事,也带着断木部落、溪谷部落的二十个族人,连夜赶了过来;就连刚加入龙盟没多久的桦林部落 —— 此前因岩盐合作与龙盟建立联系,如今正式参与协作,首领桦木也带着族人,拿着自家的石镰来帮忙。
雪还在下,但粟田里却一片热火朝天。青壮们弯着腰,快速割下粟穗,随手扔给身后的人;老人和孩子抱着粟穗,小跑着往石屋运,石屋里很快堆起了粟穗山。山魁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有些发红 —— 以前遇到早雪,只能眼睁睁看着粟米冻坏,现在有了龙盟,这么多部落来帮忙,再也不用怕了。
“大家加把劲!天黑前肯定能割完!” 那时也拿着镰刀,加入收割的队伍,雪花落在他的头发上,很快就融成了水珠,但他手里的动作却没停。阿果则在石屋里指挥族人脱粒 —— 把粟穗铺在干燥的芦苇席上,用木槌轻轻敲打,粟粒就落在席子上,再用竹筛把碎穗和粟粒分开,装在陶瓮里。
一直忙到傍晚,雪停了,三亩粟米也终于收割完毕。山魁看着装满粟粒的陶瓮,激动地对大家说:“谢谢各位兄弟部落!要是没有你们,这三亩粟米就全废了!以后你们有需要,山族部落肯定第一个来帮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那时的原始纪元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那时的原始纪元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